如何把“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落實到位,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身處辦案一線的法官有經歷,有體會,更有責任。
為了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講好審判故事,傳遞法治聲音,也為了交流工作經驗,不斷提升審判能力和水平,經過調研、征求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共推專欄——“法官手記·做實‘公正與效率’”,與大家見面。
誠邀一線的法官拿起手中的筆,記錄講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審判、一次執行、一次接訪、一次普法,透過小切口,通過小故事,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公正與效率真正實現。文字宜短,內蘊應長,如有現場視頻、照片,讀者當會更加歡迎。來稿請注明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發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郵箱:fgsjzgfy@126.com。
在我擔任執行法官的職業生涯里,被執行人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各種伎倆并不少見,但以一封真假難辨的“絕筆”為武器、企圖以極端方式對抗執行的案例卻實屬罕見。
這起離婚糾紛執行案件,因一封突如其來的“訣別信”徹底引爆,激化了本就激烈的家庭矛盾。當感情的風暴席卷而來,執行法官如何在電光石火間穩住天平,抽絲剝繭辨明真相,更在維護法律尊嚴的同時,為這破碎的三代人尋找一條化解積怨、不失溫度的解決之道?
“遺書”突現:悲慟與風暴
“誰敢動我兒子的別墅,我就吊死在這兒!”一個月前,徐剛(文中人物均為化名)的母親康芳還拍著桌子沖我吼著,那份對拍賣裁定書的激烈對抗猶在眼前。
一個月后,春雨帶著料峭寒意,當我裹緊制服外套走進接待室時,這位老太太卻攥著手機在啜泣,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脊梁。
見我來,她顫巍巍遞來一頁紙:“法官,我兒子留了遺書……”
作為一線執行干警,我見過不少離婚案中的荒誕戲碼,但徐剛的“決絕”仍令人心驚。半年前,法院判決其與前妻孟晶離婚,并責令支付230萬元房產折價款。審理階段明明查實他名下有大量存款與股票,執行階段卻只剩一套別墅,人也失聯。
就在我向康芳送達拍賣裁定書后不久,這封“絕筆”竟悄然出現在徐剛的床頭柜上。“兒子不孝,先行一步”——信紙上,徐剛用潦草字跡宣告“訣別”,卻對輕生緣由只字未提。
我注意到三個關鍵疑點:遺囑僅處置別墅歸屬,未涉及其他內容;自稱“生活所迫”,卻與判決中查明的事實相悖;落款日期恰在執行程序啟動后,更添蹊蹺。
“法官,若是徐剛真沒了,房子是不是就不能拍了?”老太太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孟晶可不是什么好人,我們一分錢都不會給她,我孫子的撫養費她還一分沒付,她惡人先告狀!法官同志,您可千萬別拍賣房子啊!兒子要真沒了,房子再沒了,我也活不下去了!”她的哭喊中交織著絕望與對抗的怒火。
風暴中心:迷霧與博弈
送走情緒失控的康芳,我立即撥通申請執行人孟晶的電話。
“自殺?他沒那個膽!肯定是康芳把他藏起來了!法官,您必須立刻拍賣房子!”孟晶的強硬態度讓我始料未及。
到底是心力交瘁自尋短見,還是假借自殺逃避執行?真相未明,這封“絕筆”已然成為點燃家庭積怨的導火索。
掛斷電話,我翻閱案件審理卷宗,希望了解徐剛的抑郁癥病史。經查后發現,他雖然在庭審中多次提及因離婚風波患上了抑郁癥,卻從未提供過醫院診斷證明,更拒絕接受法院委托的精神鑒定。
他收入頗豐,事業有成,開豪車、住別墅,還取得了兒子的撫養權,進入執行后卻變成了“窮光蛋”,他的錢去了哪里?另外,康芳若真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為何不先報警尋人,反而第一時間來法院阻止拍賣?
為破解迷局,我展開調查:第一步,核實報警記錄,康芳在派出所的陳述含糊其辭。第二步,調取行動軌跡。大數據顯示,“絕筆”落款時間前后,徐剛的蹤跡始終在自家別墅周邊。
翌日,我突擊走訪徐家。潮濕的空氣里浮著老式雪花膏的香氣,康芳開門后的身影同墻上“家和萬事興”的刺繡映成鮮明的對比。
“康阿姨,有徐剛的消息了嗎?”我問。“李法官,我確實找不到他了,來來來,先坐。”
當我提議查看二樓房屋現狀時,徐父擦著汗阻攔:“小剛還在睡覺,別打擾孩子。”我低頭看表,周二上午十點,本該在教室的孩子此刻卻成了口中的“擋箭牌”。康芳突然站到樓梯口,攥著扶手擺出防御姿態。
經過前期交鋒,我深知康芳性格剛烈急躁,若是我今天執意要上樓,必引發劇烈沖突,場面可能徹底失控。況且今天二老態度已有松動,甚至主動提出愿意籌錢支付折價款,我順水推舟,強調若能積極履行,申請人也同意撤回執行申請。
執行需要穿透迷霧的智慧,更需要化解風暴的耐心。強攻可能兩敗俱傷,引導和解方為上策。今日,我選擇以退為進。“既然這樣,那就不影響小朋友休息了,房子的現狀和你們的態度我也大致了解了,康阿姨和徐叔叔,還請你們多聯系徐剛,積極解決問題才是出路。”
破局之弈:壓力與轉機
梳理全部信息后,我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持續與雙方溝通,抓住二老態度松動契機促成和解;另一方面,報請合議庭簽發搜查令,做好拘留的預案。若和解無望,必須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為司法拍賣掃清障礙。
化解執行中的矛盾,離不開扎實的證據查證,更仰賴于溝通。連續數日,我與徐剛父母反復通話,分析利害,傳遞壓力,也給予出路。徐剛父母的心理防線漸漸被攻破。“李法官,我們不是不想付錢,只是拗不過這口氣,希望您能居中幫我們與孟晶再談談。”徐父來電妥協。
時機已到,我約談雙方,并特意邀請經驗豐富的女法官助理朱朱跟我搭檔,以同為母親的身份勸解當事人,朱朱曾多次幫助我在家事案件中取得執行進展,女性承辦人往往更能夠從女性當事人的角度出發,畢竟破鏡已難重圓,在這種時刻,女性更愿意聽取其他女性的意見,從而喚醒自己內心的溫情。
三代人分隔兩間,氣氛凝重。
第一調解室的鐘表指向了十一點鐘,徐父蜷在一旁悶不吭聲,康芳腕間的佛珠磕在桌面上嗒嗒作響。“李法官,我答應你們來談話,但這孟晶獅子大開口,現在人都沒了,你們非得逼死我們老兩口嗎?”
我輕敲談話筆錄的開頭:“康阿姨,你兒子要是真不在了,怎么由公安調取的軌跡顯示,徐剛‘失蹤’期間始終在別墅附近活動。”康芳瞳孔驟然收縮。
“二老的心情我能夠理解,但判決必須得到執行。如果徐剛藏匿且拒不履行,不僅他本人面臨拘留,你們配合抗拒執行也要承責。更重要的是,若強制搜查讓孩子目睹破門場景,會是他一生的陰影。這是你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老太太手里的杯中濺出茶水,她嘴唇哆嗦了幾下,終于崩潰般說道:“李法官……我實話跟你講吧。那封遺書確實是徐剛留下的,收到執行通知以后,他跟我大吵了一架,然后就走開了,電話也打不通,看到遺書我真的以為他自殺了。可是兩天前,他突然在微信上回復了我,原來吵完架當天,他就……他就買機票飛去國外了。經過這段時間你跟我說的道理,我也想通了,兒子的婚姻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我們做父母的也有責任,我們愿意馬上替他把錢付了!只求您……給個機會。”
第二調解室中,孟晶不愿讓步,要求立刻拘留徐剛并且強制拍賣房屋。朱朱遞過在隔壁拍的照片:“孟女士,孩子在奶奶身邊,老人家情緒激動時在孩子面前的確說些過激的話……說你一年沒去看孩子,說你……但孩子卻說‘我媽媽是好媽媽’……”朱朱看著孟晶泛紅的眼眶輕聲說。
我接過話頭:“孟晶,強制清場只需要兩小時,可修復親情可能二十年都不夠。”孟晶盯著手機屏幕上兒子的身影,沉默良久后抬頭,深吸一口氣,語氣恢復了平靜:“我同意代付方案,小剛未來七年的撫養費,就從這筆錢里抵扣吧,房子我也不拍了。徐剛畢竟是孩子的爸爸,遺書前面的事情我也能諒解他了,我希望撤回執行申請。”
春風化雨:了結與釋然
簽和解協議那日,春雨已化作梧桐新綠。
徐父顫抖著簽完字,突然抬頭望向我:“其實那天法官說‘給孩子留點念想’時,我就想通了,冤冤相報何時了,上一代人的矛盾就留在上一代吧,你為了我們家操心了。謝謝您!”他聲音哽咽。
幾天后,當205萬案款到賬的提示跳出時,我長舒了一口氣,忽然想起我的帶教師傅跟我說:結案不是終點,解開人心里的疙瘩才算真了結。
此次風波的平息,讓我意識到: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人性的良善或許會暫時“沉睡”,甚至扭曲,但司法的溫度與力度,堅持與勸導,相信終能被喚醒。
此刻,窗外玉蘭正開。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
文字:李承浩 張源(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
漫畫:阮艷(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
編輯:于淏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