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灼灼其華,
暑期普法如沐清風。
無錫兩級法院化身“法治學校”,
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夏令營火熱展開。
從走進法庭感受法槌的起落,
到變身“小法官”親歷庭審流程;
從禁毒反詐干貨科普,
到警械裝備近距離體驗……
一堂堂兼顧深刻性與參與感的普法課,
正播撒法治種子,護青春向陽而長。
沉浸式體驗
走進法庭 觸摸司法溫度
“原來法槌敲響的瞬間這么莊嚴!”在市中院的刑事專用法庭里,小朋友輕輕敲響法槌,眼神里滿是認真。7月10日、7月22日下午,市中院先后迎來清明橋街道通運社區結隊親子22人、揚名街道中北社區、五愛社區結隊親子26人。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刑事專用法庭和少年法庭,了解庭審參與者的身份職責、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審判規則,還親手體驗了“敲擊法槌”的神圣感。法警現場演示戒具手銬、催淚噴霧器、伸縮警棍等單警裝備,讓家長及孩子們直觀感受司法安全保障的“硬核力量”。隨后,大家在視頻會議室共同觀看曹某盜竊案庭審視頻,在講解員的點評互動中加深對庭審流程的理解。
濱湖法院的普法活動延伸到更多角落。7月10日,蠡園中心小學的師生們走進法院,在刑庭(少年庭)法官助理邵文佳的講解下,近身參觀了解法院建筑、庭審區域、安保設施等。法院大樓前的那尊“獬豸” 神獸雕塑,尤為引人駐足,“傳說它能用獨角辨別善惡,專撞壞人,就像法律永遠站在正義這邊。”邵文佳用生動的講解解鎖了蘊含其中的傳統法律文化,讓孩子們聽得眼睛發亮。緊接著,孩子們共同圍觀羈押室里的安保措施、24小時監控設備等,大家直觀感受到“安全防護”的意義;法警姚禎展示伸縮警棍等各類警用器械裝備時,更是引來陣陣驚嘆:“原來法院里藏著這么多‘守護秘密’!”
惠山法院的普法之旅精彩紛呈。7月24日下午,民革無錫市惠山區支部與林陸巷社區黨總支的數十名小學生走進法院,在法官引導下旁聽一起刑事案件庭審。莊嚴的國徽、嚴謹的庭審流程、沉穩的法槌聲,讓同學們“零距離”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公正,并直觀認識到法庭構成與訴訟程序。引起學生們濃厚興趣的還有法警講解體驗環節。警棍、警叉、警用盾牌等日常警用器械的功能演示充滿“沖擊力”,部分同學還安全、規范地進行了親身體驗,直觀感受到司法警察守護法律天平的力量與擔當。
錫山法院讓孩子們過了把“探秘癮”。7月25日上午,30余名無錫日報融媒體小記者旁聽一起故意毀壞財物案件庭審,刑庭庭長林琳嚴格把控庭審節奏,依法進行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環節,讓大家紛紛感受到了法庭的神圣和莊嚴。庭審后,小記者們圍著法官踴躍提問,并聆聽法官仔細講解法庭的結構布置以及審判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法徽、法錘的象征意義和和司法公正的內涵。隨后,小記者們還跟著法警參觀羈押室、專用囚車,近距離了解司法警務裝備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主題普法
聚焦禁毒反詐 筑牢青春防線
“這個像糖果的東西居然是毒品!”梁溪法院6月27日的禁毒普法講座上,瞻江街道萬融社區的孩子們指著投影里的“偽裝毒品”驚呼。結合“6·26國際禁毒日”,法官助理宋晶晶用豐富案例與互動問答拆解毒品的“障眼法”,教大家認清毒品危害,掌握辨別和遠離毒品的方法,在心中筑牢防毒防線。
宜興法院的“宜路童行”暑期法治公開課也十分精彩。6月30日,150名中小學生及家長共同旁聽一起走私、販賣、運輸毒品案,真切體會“毒品犯罪離我們并不遠”。庭審后,法官助理吳興達結合案例剖析涉案人員因法律意識淡薄走向犯罪的軌跡,用禁毒普法漫畫和宣傳視頻揭秘毒品的“偽裝術”,肅明法律對毒品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宜興法院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萬林初講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指導方法,提醒學生們警惕“小錯釀大禍”;萬林初攜宜興法院關工委成員張文偉、杭群英等退休同志,與檢察官一起向學生們發放未成年教育讀本,寄語學生們樹立正確三觀,強化對法治觀念的理解和認識。
惠山法院的禁毒課同樣干貨滿滿。“蕙菁”法治宣講團成員結合真實案例,用精心準備的圖片、模型以及互動問答,通俗易懂地為同學們揭示了毒品的種類、巨大危害以及涉毒行為的嚴重法律后果。“大家知道毒品有哪些類型嗎?”“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可疑的物品或行為,應該怎么辦?”在一問一答的熱烈氛圍中,引導孩子們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堅定信念。
反詐也成了暑期普法的“重頭戲”。宜興法院的反詐專場玩出了新花樣。7月3日上午,50余名青少年沉浸式旁聽詐騙案件庭審后,刑庭法官助理吳興達采用“案例視頻+互動講解”的方式進行反詐教育,五段由真實案例改編的視頻生動再現“低價購票陷阱”“校園貸套路”“虛假網戀騙錢”等常見詐騙場景。隨后,法警展示了執法裝備與操作規范,還結合工作實例,講述了執法過程中的專業規范與潛在風險,幫助學生們建立起對司法安全的理性認知。
7月22日,江陰法院聯合江陰市團委、江陰市公安局,為“益+青”青少年自護自理夏令營和暑期少年警校的同學們送上“反詐大禮包”:先旁聽一件盜竊案件的庭審,再由法官結合案例講解盜竊罪的構成要件、量刑標準以及日常風險場景;隨后延伸到網絡詐騙、電話詐騙、校園詐騙等青少年易踩的詐騙陷阱,傳授識別詐騙陷阱的方法和應對技巧。
互動實踐
從模擬庭審到角色體驗 讓法律“活”起來
“現在開庭!”隨著清脆的法槌聲響起,梁溪法院上演了一場特殊的“庭審”——萌娃們身著法袍,變身“小法官”,在法官助理余柯忻的悉心指導下模擬審理一起盜竊案。這是6月27日梁溪法院攜手瞻江街道萬融社區,依托“融芽?普法e課堂”網絡文化季項目開展的主題活動,15組親子家庭通過“戶外研學+法治實踐”感受法治魅力。活動中,孩子們分別扮演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從舉起法槌、宣讀法庭紀律,到法庭調查、辯論等環節,大家全情投入,生動還原庭審現場的嚴肅氛圍。在角色扮演中,孩子們深入了解法庭審理流程,法治的種子悄然生根發芽。
宜興法院的模擬法庭也十分“硬核”。7月4日,來自社區的50余名同學走進第二法庭,旁聽一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故意傷害案件庭審。看著法官主持庭審、查明事實,檢察官出示證據、指控犯罪,辯護人據理力爭、維護當事人權益,同學們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程序的嚴謹。隨后,大家走上法庭親身體驗不同角色:有的穿上法袍敲響法槌;有的作為辯護人據理力爭;有的認真聆聽……在這完整還原刑事案件審判流程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與邏輯思辨能力,更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鮮活的實踐體驗。刑庭副庭長尹昳的點評與現場互動,讓掌聲一次次響起。
新吳法院、濱湖法院也紛紛解鎖模擬法庭活動。7月1日上午,新吳法院刑庭牛文冉法官走進新豐一社區,指導孩子們分組“斷案”;濱湖法院里,蠡園中心小學的同學們輪流體驗法官、檢察官、辯護人、書記員、被告人等角色,在身臨其境的審判體驗中,切身感受司法程序的公正與嚴謹。
這個夏天,無錫法院的法治夏令營用“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學習”讓法律變得更加可觸可感。當孩子們的眼神從好奇變為堅定,當“知法守法”從口號變成信念,這場關于正義與守護的普法課,早已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法治的種子”。
來源:無錫中院刑一庭、關工委
編輯:黃楓怡
審核:朱紅金
PREVIOUS REVIE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