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前夜,一場精心策劃的“過境”戲碼正將臺海推向更危險的漩渦中心。
8月,賴清德擬借“出訪”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之機,“過境”美國紐約與達拉斯。明眼人一看便知,這趟行程“醉翁之意不在酒”。
島內民調顯示,其施政滿意度已暴跌5.8%,深陷“死亡交叉”。面對民意斷崖式下跌,一場以所謂“外交突破”為名的政治作秀,成了他轉移焦點的救命稻草——只是代價高昂,且注定徒勞。
賴清德的“政治表演”絕非免費。
島內媒體風聲四起:為換取此次“過境”,臺當局或將宣布采購50架波音客機,甚至有意豪擲百億美元參與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管道項目。這不過是其“倚美謀獨”路線的最新注腳——從放寬美豬美牛進口,到加碼軍購、推動臺積電擴大在美投資,一連串“脫臺入美”的“跪舔”操作,早已將臺灣利益典當殆盡。
臺灣媒體一針見血:此舉恐將大幅抬高“過境”代價。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林德福更直言不諱: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若涉及利益交換,必須向全民說清楚。這絕非“外交”,而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風暴來臨前,敏銳者已悄然退場。
日本政府被曝已明確警告在臺日企:若臺海有事,撤離員工只能“自己想辦法”,政府無能為力。兩家日企果斷撤資離臺,信號清晰——石破茂政府顯然不愿卷入臺海沖突漩渦,深知一旦介入,日本本土亦難逃反制。
這種避險姿態,無疑給賴清德當局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與此同時,賴清德寄望的所謂“邦交”舞臺同樣黯淡。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早已正告:“倚美謀獨”枉費心機、注定失敗。希望有關拉美國家認清大勢,慎重處理涉臺問題。當“撒錢外交”遭遇國際現實政治,其脆弱性暴露無遺。
對特朗普政府而言,賴清德的到來恰似一枚燙手山芋。
為籌備關鍵訪華之行,美方近期罕見釋放一連串善意:解除乙烷、芯片設計軟件、C919發動機及AI芯片等對華出口限制,甚至在芬太尼問題上“表揚”中國。被制裁的美國參議員魯比奧也與王毅外長會晤,努力為中美關系破冰。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此刻若高調接待賴清德,必將嚴重破壞來之不易的對話氛圍。特朗普急需解決的對華關稅延期(8月到期)和稀土供應危機兩大難題,很可能因此化為泡影。然而,若冷落賴清德,無異于變相承認“臺獨”牌失效,動搖其“以臺制華”戰略基石。國務院至今沉默,凸顯美方決策的極度糾結。
面對賴清德步步緊逼的“謀獨”行徑,國臺辦立場斬釘截鐵。
7月初,陳斌華痛斥賴清德鼓吹“為臺澎金馬而戰”是將無辜民眾綁上戰車,渲染“大陸軍事威脅”只為掩蓋“以武謀獨”本質。他更發出振聾發聵的警告:“‘臺獨’是臺灣最大的災禍。賴清德‘謀獨’越深,‘毀臺’越甚。”
外交部亦多次嚴正聲明: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堅決反對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任何名義竄美,堅決反對美方縱容支持“臺獨”分裂行徑。這條紅線,清晰而不可逾越。
歷史的車輪從不為螳臂所阻。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當日本企業悄然撤離,當美國在戰略利益前躊躇難決,當島內民眾看清“撒錢外交”掏空家底的本質,賴清德精心搭建的“政治舞臺”已然搖搖欲墜。其“過境”鬧劇無論以何種形式收場,都無法改變一個鐵的事實:“臺獨”分裂勢力每一次鋌而走險,都只是加速將自己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過程。
國臺辦的警告聲猶在耳畔:“倚美謀獨”注定失敗。這不僅是對賴清德當局的當頭棒喝,更是對兩岸關系未來的清晰昭示——逆流而動者,終將被時代的洪流徹底吞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