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的這個夏天,田中心徹底把“身高不過一米七的刻板印象撕了個粉碎,六場比賽,三分命中率高達48.4%,尤其在半決賽面對中國女籃時,她單場9投5中,硬生生把比賽節奏拽到了日本一邊,場邊的中國球迷估計那會兒都要懷疑人生了,這位“穿針型后衛是怎么突然變身大殺器的,難道中國女籃真的就拿她沒轍?
先看數據,田中心本屆亞洲杯一共31次三分出手,命中15球,效率堪稱變態,對陣菲律賓1中1算熱身,對黎巴嫩6中2還算正常,但遇到硬仗就爆發,小組賽面對澳大利亞3中2,半決賽對中國女籃9中5,決賽再碰澳大利亞8中3,這樣的表現別說亞洲,放到世界舞臺都能刷滿存在感,有網友翻出她去年的錄像,那會兒三分命中率才35%,一年提升十幾個百分點,這進步速度感覺就是開了掛,不服都不行。
比賽結束后有記者逮著田中心問秘訣,這姑娘笑得云淡風輕,說就是從基本功練起,專門加練三分,訓練時還特意選難投角度和節奏,到了比賽反倒覺得輕松,這話聽著簡單,但細琢磨,真的是門道全在細節里,咱們國內球員練三分,大多是定點投籃,人家偏不,非得在跑動中接球,或者等防守貼身再出手,訓練難度直接拉滿,有點像學游泳先在激流里撲騰,等到平靜水面自然游得順暢。
田中心的三分從來不是瞎蒙,對陣中國女籃那場,幾次借助掩護突然變向出手,哪怕身體快擰成麻花,球還是能空心入網,最絕的是節奏變化,有時慢悠悠運球,突然加速突破,吸引防守后再分球,自己再兜回三分線接球,這種“假突真傳再接投的連招,把中國女籃的防線直接玩成了篩子,網友都對噴了:“別光吹對手,咱們后衛三分命中率才28%,人家一個人就把咱們全隊比下去了,聽著扎心但真是大實話。
冷靜看數據,對陣日本那場,中國女籃三分23投僅6中,李夢一個人就投丟了5個空位三分,賽后技術統計顯示,日本隊場均通過掩護創造的三分機會有12次,咱們只有5次,差距不僅是手感,更多是戰術設計和執行細節,田中心進攻端的多樣選擇和對手形成鮮明對比,這才是讓人心服口服的地方。
其實外線差距不是一天兩天了,田中心身高1米68,在后衛里不算高,可愣是靠著超快第一步,多次突破中國女籃內線得分,決賽對澳大利亞,她甚至在韓旭面前玩了個背后運球變向,緊接著一個拋投打板命中,解說員都高呼“像繡花一樣,組織能力也不虛,場均6.3次助攻,失誤只有1.2次,這種既能自己得分又能盤活全隊的后衛,哪個教練見了不眼饞。
說白了,田中心的爆發早有苗頭,16歲打U16亞青賽就敢壓哨三分絕殺,18歲進國家隊后甘愿從替補做起,每天加練兩小時投籃,訓練結束隊友都走了,她還在球館對著墻練傳球,直到手指磨出繭子才肯收工,這種狠勁,咱們的年輕球員真不多見,反觀中國女籃后衛,要么偏科嚴重,要么關鍵時刻不敢出手,有省隊教練私下吐槽:“現在的孩子太想走捷徑,總想著靠身體天賦打球,基本功全靠感覺,投籃不準怪籃筐,突破不進賴隊友擋拆,哪有田中心那種鉆牛角尖的勁頭。
再看訓練量,日本女籃U18梯隊每天投籃訓練不少于300次,咱們的同齡球員平均才150次,差距從根上就埋下了,田中心自己說過:“每次跟中國隊比賽都特別興奮,因為內線太強,只能從外線找機會,聽著像恭維,其實藏著戰術密碼——既然打不過內線,就把外線練到極致,本屆亞洲杯日本隊三分出手次數比去年多了15%,命中率還提升了7個百分點,這種精準的“外科手術式打法,專治咱們重內線輕外線的老毛病。
問題也擺在這兒了,田中心才23歲,照女籃運動員黃金期來算,至少還能巔峰十年,如果中國女籃還解決不了外線短板,每次碰到日本隊都得揪心,有籃球名宿建議:“趕緊把田中心的錄像剪成教學片,讓咱們后衛照著練,人家能做到的,咱們憑什么不行,說到底,承認對手優秀不丟人,盯著差距才有追趕的動力。
田中心的三分球不是天生的,是無數凌晨球館里汗水和耐心磨出來的,中國女籃如果還在糾結為什么輸球,不如腳踏實地從投籃姿勢改起,從戰術細節練起,等到咱們后衛也能在高強度比賽里投出48%的三分命中率,那時候再和日本隊叫板,才算真正有底氣,籃球場沒有奇跡,只有不為人知的努力,田中心用表現給所有籃球人上了一課: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細節決定成敗,真正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那個滿足現狀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