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最近幾年頻繁被“內線至上這個問題拎出來對噴,不是沒道理,誰都知道韓旭、李月汝、張子宇這些大高個放在世界籃壇也是頂配,可問題是,外線呢,后衛這條線仿佛成了“工具人,有點誰來都差不多的味道,這不,苗立杰的名字又被翻出來對比,網友一邊倒地懷念她巔峰時期的風采,說白了,就是對現在這套“復古打法有點上火。
真要說苗立杰,她絕對不是被吹出來的流量,她1米78的身高,打后衛那真叫攻防一體,WCBA刷了4次得分王、5次常規賽MVP,還把國家隊帶進了08年北京奧運會前四,場均17.9分,硬生生壓過一票歐美頂級后衛,這些數據,不服都不行,問題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中國女籃后衛線再難出“苗式核心,不是沒人有能力,而是戰術思路徹底變了。
現在的中國女籃,主打“球交給內線,有點像90年代那一套經典陣地戰,韓旭、李月汝在里面坐鎮,理論上對大部分亞洲球隊都可以碾壓,問題來了,時代真的是原地踏步嗎,看看今年亞洲杯,中國女籃半決賽被日本隊田中心一個1米72的小個后衛投死,外線被爆成篩子,大家不是沒看到,關鍵時刻還得靠外線續命,可惜,出手權被死死摁著,王思雨、楊力維、黃思靜巔峰時候也有點火力,但真到了大場面,球權和出手機會被拆分得稀碎。
李夢這個點其實曾經讓人眼前一亮,但說到底,還是沒能頂上核心,亞洲杯直接被主帥宮魯鳴棄用,這一波操作讓不少球迷和媒體都看傻了眼,明明后衛線有潛力,偏偏不用,結果呢,被日本隊外線三分雨一頓暴錘,場面真有點無力回天,你說巧不巧,去年巴黎奧運,日本男籃河村勇輝差點帶隊掀翻法國,這種“小快靈模式不是一次兩次奏效了,但國內教練組依舊死守著“得內線者得天下的老路數,這波操作,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思維固化。
其實,后備力量上中國女籃并不差,這次U19女籃世界杯,冉珂嘉1米75的小身板,場均19.1分、11.3籃板、3.1助攻,國際籃聯都點名夸她是“世青賽新星,7場比賽有3場得分20+,連面對美國隊都能打出13+8+3+1的全面數據,這種表現放在世界范圍都是頂級,可問題來了,再牛的后衛,到了成年隊依舊得看教練組的臉色,韓旭、李月汝、張子宇依舊是絕對核心,冉珂嘉未來能不能有球權、能不能成核心,完全看戰術思維變不變。
其實,籃球發展到今天,外線球員的重要性都快寫進“教練手冊了,日本女籃面對澳大利亞都能靠三分對噴,靠靈活的后衛持續拉扯比分,這種打法早就不稀奇,偏偏中國女籃這邊還在上演老派復古秀,球迷看得著急,教練組卻覺得理所當然,這種割裂感,確實讓人“有點上頭。
歷史其實給過中國女籃不同的選擇,苗立杰時代的打法證明后衛可以做核心,甚至帶隊站上世界前列,可惜,這套體系只被當成“特例,而不是“范本,本來中國后衛們也不是沒有實力,關鍵是戰術體系沒給空間,后衛只能“擺爛,比賽節奏一慢下來,碰上投射精準、速度快的小個隊伍,立馬就露餡,輸球并不意外。
說到底,技術和條件都不是中國女籃最大的問題,真正的硬傷還是“思維定勢,只要教練組還是那批人,戰術還是那一套,哪怕有再多冉珂嘉這樣的新星冒頭,也只能成為“工具人,等著“泯然眾人,其實大家都懂,外線核心不是不可能,只是沒人敢真把后衛當主角用,這才是女籃難回巔峰的最大梗。
最后,球迷當然希望中國女籃能再出一個“苗立杰,但看現在這路數,除非教練組敢于變陣,敢于信任和放權后衛,否則大概率還會陷入“內線強、外線虛的怪圈,時代變了,籃球思維也該升級了,再守著老套路,真的難有新突破,這一局,到底是思維先變,還是現實先打臉,球迷只能邊看邊等,邊等邊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