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是誰?
一個67歲還在滿世界飛、做生意、上熱搜的女人。
一個從北京到臺北、從法國到內蒙古,都能“帶節奏”的老太太。
一個能把直播說得比電視劇還精彩的“商界老戲骨”。
最近,張蘭結束了法國度假,風塵仆仆趕回北京,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見孫子孫女!
她帶著滿腦子的“法國故事”和一堆禮物,風風火火地和汪小菲的一雙兒女玥兒、箖兒吃了一頓飯。
結果,飯后的一幕卻上了熱搜:張蘭熱情擁抱、絮絮叨叨,玥兒卻全程高冷,表情淡漠,肢體僵硬,像極了網友口中的“社恐現場”。
這畫面一出,評論區炸了鍋:
“豪門親情,果然不是我們能懂的。”
“奶奶這么熱情,孫女這么冷,這關系,有點微妙。”
“玥兒這表情,像極了我被親戚強行合影時的樣子。”
張蘭不是普通老太太。她一年365天,360天在工作。她直播帶貨、講創業故事、聊家常八卦,語速快、思路清、氣場足,完全不像67歲。
這次去法國度假,她也沒閑著。一邊回憶兒子汪小菲當年在地下室奮斗的往事,一邊給玥兒、箖兒講法國見聞,還不忘給馬筱梅送上生日祝福。
張蘭對家人,其實挺“上心”的。
但問題是,她太忙了,和兩個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了。
玥兒和箖兒從小在臺北長大,張蘭一年見不了幾次。現在孩子們來北京過暑假,張蘭當然想“補親情”。
所以她熱情、她擁抱、她叮囑,她像個典型的“中國奶奶”,想用愛把距離填滿。
玥兒今年11歲,身高快趕上張蘭了,身材纖細,氣質清冷,發型從長發及腰變成了清爽短發,網友都說她越來越像《流星花園》里的杉菜。
但這次和奶奶見面,她全程高冷,面對張蘭的擁抱,她身體僵硬,眼神躲閃,仿佛有點“不知所措”。
這不是“不懂禮貌”,而是“不熟”。一個常年在外的奶奶,一個從小在臺北長大的孩子,能有多親近?
玥兒和張蘭之間,不是親情淡薄,而是“沒來得及建立感情”。
她面對鏡頭時的高冷,更像是“星二代”的保護機制,也可能是面對陌生長輩時的天然疏離。
畢竟,張蘭不是每天給她做早餐、陪她寫作業的人,而是“奶奶”這個標簽下,一個遙遠又忙碌的存在。
玥兒和張蘭的關系,其實折射出很多豪門家庭的現實。親人之間,親情不靠血緣,靠陪伴。再親的祖孫,如果相處太少,也會生疏。豪門孩子,物質不缺,但情感連接往往最稀薄。
玥兒現在和爸爸汪小菲、繼母馬筱梅住在北京豪宅里,有保鏢、有助理、有司機,生活條件堪稱頂級。
汪小菲和馬筱梅對孩子們也很好,帶他們騎馬、射箭、住蒙古包,全程陪伴,玩得不亦樂乎。
但張蘭呢?她雖然愛孫子孫女,但能陪他們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她不是不想,而是“沒空”。
玥兒和張蘭的互動視頻一出,評論區瞬間炸鍋。
“張蘭太熱情了,玥兒有點接不住。這不就是我小時候回老家見奶奶的翻版嗎?”
“玥兒這表情,像極了我被親戚強行合影時的樣子。”
也有人理性分析。
“不是玥兒冷漠,是還沒建立起感情。”
“張蘭是真想彌補,但孩子需要時間。”
“豪門親情,不是不愛,而是‘愛不到點子上’。”
張蘭和玥兒的故事,不是個例,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再親的親人,也需要時間去建立感情。
豪門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但親情陪伴卻常常缺席。張蘭雖然愛孫子孫女,但她的愛,更多是“遠程牽掛”“事后彌補”。
玥兒雖然禮貌懂事,但她也需要時間,去接受這位“一年只見幾次”的奶奶。
親情,不是喊一聲“奶奶”就能建立的。它需要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看星星、一起過生日。
希望未來的日子里,張蘭能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們。也希望玥兒能慢慢走近這位“奶奶”,發現她不只是“豪門奶奶”,還是一個愛她的、溫暖的老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