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7月16日報道,根據美國陸軍發布的新聞稿,7月15日,在澳美“護身軍刀2025”演習期間,美國陸軍第3多域特遣部隊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沙漠地帶使用“堤豐”中導系統進行了“標準-6”多用途導彈的實彈射擊,并命中海上目標。
這是“堤豐”中導系統首次在美國本土之外進行實彈射擊演練。美國陸軍宣稱,“這次成功的射擊驗證了第3多域特遣部隊與聯合特遣部隊之間聯合目標鎖定和指揮控制的互操作性,體現了美國陸軍前沿部署遠程精確火力打擊的能力,反映了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密切的軍事關系與實力,以及第3多域特遣部隊和第10澳大利亞旅快速提升的打擊能力”。
盡管這次射擊的導彈不過是用海軍防空導彈改裝的對海武器,打中的只不過是一個固定的靶船,但“戰區”頻道評論,這次實彈演習是向中國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美國陸軍計劃擴大其遠程精確射擊能力,并最終將在“印太地區”永久建立“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基地。去年4月,美國陸軍第1多域特遣部隊以參加美菲聯合演習的名義,已經將“堤豐”中導系統部署到了菲律賓,這是這套系統首次部署在西太平洋。
“堤豐”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拆了軍艦上面的導彈裝上卡車。這套系統由4臺MK-41垂直發射裝置拼裝而成,能發射兩種“二手導彈”:一是射程1800公里、亞音速飛行的“戰斧”巡航導彈;二是由“標準-6”防空導彈改成的對海導彈,射程是380公里。
客觀地說,美軍現在將“堤豐”系統部署在菲律賓,對我們在南海航行的船只能構成一定的打擊威脅,對南沙我駐守島礁和我東南沿海陸地,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如果以后部署在日本甚至韓國,對我在東海航行的艦船以及東部地區陸地,也構成比較大的威脅。不過“堤豐”系統并沒有強大到美國陸軍吹噓的那個程度。
首先,中國的防空系統對“堤豐”導彈有一定的攔截能力。“戰斧”巡航導彈雖然射程比較遠,但只是亞音速導彈;“標準-6”作為防空導彈,它的飛行速度比較快,但改為反艦導彈之后,由于在低空稠密空氣當中飛行,速度會大大下降。所以只要我們及時發現,我們的紅旗-9和紅旗-16等防空導彈都有一定的攔截成功率。
其次,“堤豐”系統以發射連為建制單位,一套完整的“堤豐”中導系統通常包括7臺車輛,其中4臺是導彈發射車輛,3臺是資源保障車輛,如指揮控制車、裝填車、吊裝車、電源支持車等等龐大的系統,逃不過我們的衛星偵察。一旦在戰爭當中被發現,不管是部署在菲律賓、澳大利亞,還是日韓,都免不了被我們導彈摧毀的下場。系統當中有一臺車輛被摧毀,都可能喪失整體的功能。
再者,這套系統其實是美國陸軍用中導和美國海空軍爭奪地位的一款武器而已。與中國的東風-17、東風-21、東風-27比起來,根本就不夠看的。東風導彈可以摧毀“堤豐”系統,而“堤豐”系統基本上無法有效打擊東風導彈。對美國的“堤豐”系統,我們在戰略、戰術上當然都要重視它,但我們更應該有信心來對付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