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0歲的夏茹代表東道主上海隊參加了第八屆全運會,在主教練叢學娣的帶領下,上海隊拿到了第三名,那也是球隊歷史上的全運會最佳戰績。
已經48歲的夏茹沒想到,時隔28年,自己居然再次站上了全運會賽場,這一次,她參加的是2025年第15屆粵港澳全運會籃球群眾組比賽。“能在這個年齡再次參加全國比賽,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也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吧。”夏茹說,“我現在還能踏上賽場,還能夠代表上海隊出戰,感覺很幸運也很開心,也希望能夠激勵更多人參與籃球運動。”
夏茹(左)在比賽中
今年3月份,身為建平實驗小學體育老師的夏茹,接到了前上海女籃隊員徐潔云的參賽邀請,組隊參加今年全運會籃球群眾組比賽。“當時是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28年后還能參加全運會,擔心的是自己年紀太大體力跟不上。”按照規定,全運會群眾組比賽每支球隊可以有兩名有專業經歷的球員參加,夏茹和徐潔云又分別聯系了一些熱愛籃球的朋友,最終成功組隊開始備戰B組(35-55歲)的比賽。這支球隊,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40歲,屬于B組中平均年齡比較大的。“備戰期間,大家還要兼顧工作和家庭,但我們依舊克服困難,保持每周一次訓練。”夏茹說。
6月中旬在四川宜賓舉行的全運會預賽,隊員們都是自掏腰包出戰,不過無論是主力還是替補隊員,或者是幫忙做后勤保障的人員,大家都沒有計較這些,只想能夠取得好成績,為上海爭光。作為球隊年齡第二大的球員,夏茹也是上海隊的主力得分手之一,可沒想到第二場與天津隊的比賽,她就意外受傷了。當時是第二節快結束時,夏茹在籃下接到隊友傳球準備上籃,結果被補防的對手撞到了肋骨,后來檢查下來是右側第七肋骨骨折。“當時非常痛,不過還是堅持打完了下半場,最終我們也贏下了那場比賽。”夏茹說,由于當時比賽很膠著,她受傷后也沒多想,只想著輕傷不下火線,沒想到等賽后一松勁,連呼吸都覺得痛,右手也已經抬不起來,“后面兩場比賽我沒能打,不過好在最終還是進了決賽,大家都是帶傷在拼,太不容易了。”
決賽一個月之后就要進行,夏茹不知道自己的骨頭能否及時長好,不過她依然積極進行康復治療,最終和隊友們一起踏上了在廣東汕頭的賽場。預賽打天津隊,夏茹得了16分,最后一分多鐘投入一個關鍵三分球,幫助上海隊以6分優勢獲勝。決賽圈兩隊再次相逢,相似一幕重現,夏茹拿到18分,最后一分鐘投入關鍵三分球,幫助上海隊以5分優勢險勝。不過由于對手實力更強、準備更充分,上海隊決賽圈5場比賽只贏了1場,最終獲得第八名。“許多隊員都有傷病,加上又是連續作戰,體力也跟不上。”夏茹說,雖然成績并不算好,但她依然為隊友們的表現而感到驕傲,“對于我們這個年齡來說,連續高強度的比賽是一大挑戰,但在比賽中無論是領先還是落后,大家都沒有一絲松懈,帶著傷病和疲憊堅持拼搏,能堅持到最后太不容易了,這一刻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上海隊合影
這樣一支由前專業球員、前大學生球員和業余籃球愛好者組成的隊伍,代表上海站上了全運會賽場。遭遇體能的挑戰,遭遇身體的傷痛,但她們依然痛并快樂著。律師王波是隊中年齡最大的,決賽第一場她就拉傷了小腿,但休息了一場后繼續出戰;連續一周的高強度比賽,讓上海體育大學老師李菁的膝蓋出現問題,后來只能打120去醫院治療;肋骨骨折還未完全康復的夏茹,頂著家人朋友的反對繼續出戰,一到賽場上就忘了自己的傷勢……夏茹說:“雖然我們不再年輕,因為年齡原因也做不出更漂亮的動作了,但我們的初心都是因為對籃球的熱愛,哪怕是疲憊了、受傷了,依然在心中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年齡最大的9號王波(左二)在比賽中
李菁(中)在比賽中
有人問夏茹,這樣疲憊、這樣受傷還要堅持比賽,值得嗎?她是這樣回答對方的:“理性告訴我,不應該;心跳告訴我,必須去!走上賽場的那一刻,當國歌聲響起,心里總有一股熱血推著我前進,我想人總是需要一些這樣為了熱愛而不顧一切的瞬間的。”
運動場上,沒有“適齡期”,只有“熱愛期”。在夏茹和她的隊友們心里,這片球場是她們夢開始的地方,她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后,是為了自己的初心,是為了不留遺憾,“不是只有拿了冠軍才是英雄,每個能勇敢站上這個賽場上的人都是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