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年來,憑祥市友誼鎮將移風易俗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針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負擔過重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出“制度約束+靶向施策+暖心服務+剛性監管”組合拳,破解邊境基層治理難題,讓移風易俗從“軟倡導”變為“硬約束”,把實惠送到群眾心坎上,優化了邊境基層治理環境,提升了治理效能。
友誼鎮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由村“兩委”牽頭,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召開座談會,入戶收集意見建議,形成接地氣、可操作的“硬規矩”,以村民承諾約束自身行為,為共建共享美麗鄉村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全鎮11個村(社區)均形成“一村一約一特色”的治理格局,紅白理事會實現自然村全覆蓋,還統一建設11個標準化宴席場所,從操辦規模到監督管理形成全流程規范,并倡導厚養薄葬、文明節儉,引導群眾告別陋習。
隘口村村干部潘元東表示,以前村里辦酒席攀比風氣重,現在紅白理事會倡導下,越來越多村民主動選擇“簡約宴”,攀比和奢靡心理逐漸摒棄。
友誼鎮推行“志愿服務+積分超市模式”,圍繞致富帶動、優良家風、孝善敬老、環境整治、熱心公益等六大文明行為制定積分細則。村民參與志愿服務、簡辦紅白事、參與環境綜合整治等可累計積分,每月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如今,積分超市成了文明培育站,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在友誼鎮逐漸形成。
友誼鎮堅持“問計于民、施策為民”,緊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目標,發揮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主陣地,鄉風文明風向標”作用。各村將村集體經濟分紅與文明新風掛鉤,設立專項助學金,按“群眾提議,集體決議”確定資助標準,已累計發放30余萬元資助200余名大學生,實現“解困助學”與“倡樹新風”雙贏,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明新風帶來的實惠。
同時,該鎮積極開展為民辦實事項目,推進道路硬化、飲水工程、文化廣場等87項民生工程,將移風易俗與改善民生深度融合,形成“破陋習減負擔、樹新風享實惠”的良性循環,讓文明新風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麗底色。
“移風易俗不是管出來的,是帶出來的。下一步,友誼鎮將持續創新實招,通過一系列‘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的舉措,讓文明新風像春風一樣吹進千家萬戶,真正讓群眾既減負擔,又收獲幸福。”友誼鎮黨委書記李吉俊說。(劉園莉 趙怡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