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蹤鎮六衖村位于含山縣西北部,因獨特的壘石造型被稱為“石頭部落”。近年來,六衖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深度融合“六尺巷工作法”和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共行、共思、共建、共治、共富、共享”的“六共”治理體系,走出了一條以基層治理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以“共行”促“制度美”,夯實治理根基。六衖村將“六尺巷”典故融入村規民約,打造家風家訓長廊,推動全民參與基層治理。面對村內河道淤積、防汛隱患大等問題,村民們自發組建“清淤突擊隊”,修建石橋7座、石渠3公里,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景觀溪”。
以“共思”促“智慧美”,創新治理決策。為發展鄉村旅游,六衖村成立“鄉賢理事會”,吸納離退休干部、大學生、企業家等32人,通過“圍爐夜話”收集建議56條,推動古村落保護、民宿產業等項目落地。同時,搭建“三級議事平臺”,推行“議題征集—協商討論—公示反饋—監督落實”四步工作法,確保決策科學透明。
以“共建”促“效能美”,升級治理手段。在和美鄉村建設中,六衖村通過“以工代賑”、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村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工投勞1.1萬人次。設立“法治驛站”,聘請法律顧問,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訓15期,培育村級法律骨干11人,實現“小事依法調、大事依法決”。2024年,六衖村獲評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
以“共治”促“和諧美”,深化矛盾調解。六衖村構建“135”調解體系(即:1個村級調解中心、3支專業調解隊、5名網格調解員),推行“情、理、法、利”四步調解法,2024年,累計化解矛盾45起,成功率100%。制定《黨建引領積分管理辦法》,將矛盾調解、鄰里互助等行為量化賦分,積分兌換物資。評選“星級文明戶”136戶、“身邊好人”4人、“道德模范”5人、“最美家庭”48戶,培育淳樸民風、良好家風、文明鄉風。
以“共富”促“發展美”,激活治理動能。六衖村成立“六衖石頭部落旅游發展公司”,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99萬元。建立共富車間,吸納留守婦女和脫貧戶,進行農產品加工和包裝,累計銷售額突破300萬元。集中流轉300畝閑置土地,用來種植黃桃,帶動10余戶村民增收致富。
以“共享”促“服務美”,普惠治理成果。六衖村制定《公共服務清單》,涵蓋養老、教育、醫療等6大類32項服務,實現“需求精準對接、服務全域覆蓋”。依托村級自營農家樂,開放老年助餐窗口。通過“鄉賢捐贈+集體經濟反哺”模式,募集資金10萬元,資助困難學子30名,救助大病家庭25戶。
六衖村以“六共”促“六美”,形成了“三全三零”(全民參與、全域智慧、全程和諧、服務零距離、發展零短板、文化零斷層)的善治格局,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六衖經驗”,生動詮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徑。(盛晨 魯從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