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成員與憑祥教育局語委辦開展座談會。唐嬋/攝
實踐團成員在友誼鎮英陽村村民家進行調研。李維紅/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夢琴 唐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近日,廣西大學文學院“推普固邊·文化潤疆”實踐團深入廣西憑祥市開展普通話推廣助力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團隊通過與當地語委辦座談、深入友誼鎮英陽村等邊境村屯調研,了解當地普通話的推廣需求與挑戰。
實踐團聚焦實際應用,在獅子山社區開設多元化推普課堂:面向兒童開展趣味教學,激發學習興趣;針對跨境生活場景(如就醫、經商),為邊民和越南籍商戶提供職業技能普通話培訓,有效破解溝通難題。團隊還創新融合書法、太極拳等傳統文化元素作為推普“催化劑”,在互動體驗中提升學習趣味性,增強文化認同感。
調研發現,在跨境交流頻繁的憑祥邊境,青少年正成為家庭推普的“小老師”,有效帶動中老年人學習普通話;中老年群體普遍認同普通話對跨境就醫、商貿及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卻常因表達生疏而羞于開口。這些發現凸顯了普通話作為促進邊境溝通、產業發展與民族團結關鍵紐帶的現實意義。在推普征程中,青年學子們以語言為橋、文化為媒,精準對接邊民需求,于祖國南疆助力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讓推普之花在邊疆熱土絢爛綻放。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