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冷宇 徐湘東
7月26日上午,中共攀枝花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攀枝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志強,對中共攀枝花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的“推進三線建設文化遺產保護、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容進行了解讀。
發布會現場 石磊攝
攀枝花作為全國三線建設典范城市,承載著新中國工業崛起的集體記憶。如何通過城市建設,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劉志強以“留得住”、“用得好”、“傳得遠”三組關鍵詞,對相關舉措進行介紹。
攀枝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志強介紹全會情況 石磊攝
精準保護,筑牢根基,讓文化遺產“留得住”。開展全域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認定,將各時期、各類型歷史文化資源列入保護名錄,將散落的歷史碎片串珠成鏈,形成“基因圖譜”。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出臺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為全市76處文保單位、68處歷史建筑、4片歷史文化街區等各類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指引。秉持“象牙微雕”的匠心,平衡保護與發展,讓歷史年輪與城市肌理同頻共振,共榮共生。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圖據東影數字電影
有機更新,激活價值,讓歷史遺存“用得好”。把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聚焦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讓歷史文化遺存“活起來”,既保護了城市歷史肌理,又避免了與城市開發建設的沖突。重點實施承載攀枝花城市建設與發展歷程的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工業遺產保護提升項目,采取“微改造+微更新”,對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進行保護修繕,整治街巷環境、增加公共空間,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同時,推動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推出紅色文化體驗線路,打造沉浸式文化場景,引入休閑、文化、餐飲等新業態,讓老庫房變身文創工坊,讓老廠房演繹沉浸劇場,使工業記憶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西區火紅年華 圖據東影數字電影
全民參與,凝聚共識,讓城市故事“傳得遠”。通過開展“文化遺產自然日”系列活動,提高全民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營造良好氛圍;繼續推出像《火紅年華》這樣的影視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那段激情歲月;打造涵蓋參觀、研學、教育等多功能的紅色文化宣傳和旅游基地。實現從工業銹帶到文化秀場,從生產空間到生活劇場,從歷史遺產到當代資產,從集體記憶到全民共識,從城市名片到文明地標的五個轉變,全力推動攀枝花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