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喜劇綜藝也存在“氛圍感”這種說法,那最新的一期《喜劇之王單口季2》絕對能把輕松自在的那種感覺給達到極致。
它不是靠那種很夸張的舞臺布置,也不依靠特意去營造情感氛圍,就是簡簡單單幾個人圍著坐成一圈,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調侃、拌嘴,閻鶴祥讓郭麒麟和付航當場就改變了態度,王建國莫名其妙就成“爹”了,馬東隨口一句話就把劉旸也給拉進了這個氛圍里。
大家笑得就跟偷偷去翻看前任的朋友圈差不多,笑點看起來好像很隨意,但每一句都正好戳中了讓人想笑的地方,精準得很。
體型梗成接力賽,互懟里藏著真默契
節目開場還沒到三分鐘,付航就說“我覺得建國老師把他爹帶來了”,直接把閻鶴祥的“幸福贅肉”釘到恥辱柱上。
這句沒臺本的即興話比精心設計的說頭還干脆,就因為他把咱私下才敢說的“你胖得跟你爸一個樣”拿到熒幕上,那羞恥感立馬變成大伙一塊樂的事兒。
緊接著郭麒麟接著講道:“我覺得李誕都胖成這樣,”直接把體型方面的梗給弄成了接力賽。
最厲害的是閻鶴祥不但沒生氣,反倒很淡定地回了一句“沒聽說過”。
觀眾立馬就懂,這是相聲演員之間的那種默契:我能夠自我嘲諷,但你也得接得住。
這種“互懟式的友好”讓屏幕外的觀眾不停地點頭——可不是我跟閨蜜平常也是這么互相調侃著。
誰沒被家長圍觀過社交?
馬東慢悠悠一句“劉旸好像帶著他媽來”,看似把戰火擴大到房主任,實則精準踩中當代社恐痛點。
誰沒經歷過“被家長圍觀式社交”?
彈幕瞬間刷屏“代入感太強”,因為我們都怕在同事面前,被爸媽突然cue到小時候尿褲子的事。
莫以為這僅是隨口說說之事,節目組已悄悄埋下“糖”:龐博稱閻鶴祥“剛退休”,小鹿隨即言“被返聘”。
此乃三十來歲打工人的真實狀態,一邊被催婚,一邊在職場被返聘,連喘氣都得打報告,喜劇之中蘊含著社畜的心酸。
熟人互懟賣的不是段子,是稀缺的真實感
細想一下,我們為何愈發愛看這類“熟人圈子”綜藝?是因看厭了虛假客套,真實互懟便顯得尤為可貴。
比如你與閨蜜相互翻看十年前的黑照片,關鍵不在照片多丑,而在于你知曉對方不會生氣。
節目將這種“安全感下的冒犯”放大成全民笑點,歸根到底是在售賣稀缺的真實感。
更隱蔽之處在于,節目憑借“師叔”“伙伴”的關系來作掩護,讓冒犯變得看似合理。
不過要是換到職場,領導當眾說你“胖得像懷孕似的”,你還能笑得出來嗎?
所以當馬東嘲諷房主任“帶著母親上班”時,她那“滾一邊去”的白眼,便是真實的反應:好不好笑,就看權力關系是否平衡。
提及此事,得好好夸贊劉旸的“沉默”。
自始至終被點名卻幾乎不搭話,反倒讓馬東的調侃好似打在棉花上。
這種“不迎合的有趣”,反倒成了特別的破局之法:當所有人都搶著發言,安靜便成了最厲害的反抗,恰似開會時被老板點到名,面帶微笑不言語的打工人。
對比鄰邊的《脫友2》,同樣是吐槽,那邊更著重文本構建,這邊仿佛微信群里的語音胡亂轟炸一番。
前者是精心雕琢的匕首,后者是隨手拿來的拖鞋——都能拍走煩悶,只是拖鞋明顯更具煙火氣,這也解釋了《單口季》為何更契合當下:誰還有閑工夫聽你鋪墊三分鐘,得三秒一個梗才可以抓住碎片化的注意力。
最后想說,看這檔節目最治愈的瞬間,是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嘴毒。
當彈幕齊刷“閻鶴祥的肚子是愛情的形狀”,突然釋懷:原來成年人的胖,可以是被生活溫柔豢養的證據。
這樣下次閨蜜再吐槽我雙下巴,我就回她:這不是胖,是幸福在發芽。
屏幕前的你呢?是更喜歡精雕細琢的喜劇,還是這種亂拳打死老師的野生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