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起涉及美國高管的離境限制事件讓中美關系再度緊張起來了。
富國銀行高管茅晨月入境中國,回來探親,并商談關于AI芯片方面的合作。
因涉及一些案件,中國要求她不得離境。
誰知美國坐不住了!
他們以強硬姿態要求放人,特朗普甚至扔出了殺手锏。
為何一個高管離境的問題會掀起軒然大波?
我們還是從這件事的主角說起,茅晨月,出生在中國上海,不過她的戶籍是美國籍,常駐亞特蘭大。
她是美國富國銀行的華裔高管,同時也是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的副主席,長期參與中國科技企業的跨境融資業務。
她在準備離境時被中方告知需配合一起刑事案件的調查,所以她的行程因此受阻了。
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回應稱,茅晨月涉及的是“正在依法辦理的案件”,限制出境是正常司法程序的一部分,并強調“任何在華外國人都必須遵守中國法律”。
事件曝光后,美國富國銀行方面迅速表態,稱中方的做法不可接受,并警告可能對雙方關系造成嚴重后果,美國方面要求無條件放人。
美國媒體更是大張旗鼓報道了這件事,并且言之鑿鑿。
說什么的都有,有的說,如果大家去中國旅游,可能都會被扣留,請小心。
茅晨月的公司富國銀行還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尋求了解此事,希望通過正常渠道讓員工返回。
當然,富國銀行還煞有介事停掉了所有前往中國的行程。
說到這里,我們還是有必要科普一下富國銀行的背景。
這個銀行那是美國的知名銀行,打開美國版的企查查,能細細看下富國銀行。
富國銀行的員工為了做業務,拿提成,就搞了上百萬個虛假賬戶,美國政府發現了,罰款將近2個億。
后來富國銀行還強制放高利貸,強制給汽車用戶上保險,為境外機構提供融資平臺,等等。
富國銀行被罰款少說也將近有上百億了吧?
這,就是富國銀行。所以富國銀行的高管被扣,很有可能涉及的是大金融案件。
富國銀行怎么能不著急呢?
當然要高喊讓放人,不過,一邊是要求放人的強硬態度,另一邊卻是又一番景象,也有不少媒體翻出了舊賬。
2018年,美國以違反制裁為由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2024年,意大利應美國要求扣押中國芯片專家徐澤偉。
當時美方的理由是維護法律,如今卻對中方正規的司法行動大加指責。
中國網友嘲諷道:“美國的法律,原來只許自己用,不許別人用?”
茅晨月還深度參與了中國AI芯片企業的融資項目,而這些企業正面臨美國的出口管制。
有知情人士透露,她的調查可能涉及一些跨境數據合規問題。
這與美國近年來以國家安全為由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邏輯高度相似。
事件發生的同一周,美國商務部剛剛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降規版AI芯片H20。
這種看似矛盾的舉動,暴露了美國在科技封鎖與經濟利益間的搖擺。
有評論稱,華盛頓既想遏制中國技術發展,又舍不得放棄中國市場,而茅晨月案或許成了雙方試探底線的新焦點。
更微妙的是,茅晨月被限制離境的時間點,恰好趕上美國即將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時間。
一些觀察人士猜測,這件事可能成為雙方談判的籌碼——但美方顯然選擇了直接施壓,而非私下協商。
對中國和美國雙方來說,盡管雙方的談判前提是和平友好,但架不住中美之間發生的一些小摩擦,會對談判起到一些反作用。
例如這起案件中的華裔美國人茅晨月,她的特殊身份勢必,又在這個節骨眼上被限制出境,會讓美國感受到一絲不爽。
美國這個國家是人權至上的國家,美國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會受到美國的保護,這無可厚非,但涉及到刑事案件配合調查,難道也不應該是共識嗎?
就像當年的孟晚舟一樣,美國給加拿大施壓,讓加拿大限制孟晚舟離境,美國隨后開始對華為進行了調查,但最后孟晚舟還是回到了中國。
美國對華為的一些指控是子虛烏有的,但孟晚舟也不是配合調查了嗎?
中美關系最近劍拔弩張,美最近的反華動作頻頻,例如,美國眾議院火速通過了《臺灣沖突嚇阻法案》。
該法案規定,一旦臺海發生沖突,美國政府將公開中國官員在美資產信息。
盡管白宮強調此舉不改變一中政策,但中方仍視其為對主權的挑釁。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和國會此舉意在多線施壓,將高管事件與臺灣問題、貿易問題捆綁,迫使中方讓步。
不過,這種全面攤牌的策略也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美方越是將司法問題政治化,中方越難在原則性問題上退讓。
盡管中國和美國的貿易代表團計劃在7月底到瑞士進行談判,但關稅威脅和臺灣問題的介入,讓對話前景蒙上陰影。
中方一方面強調依法辦案,另一方面也釋放信號,表示愿與外資企業保持合作。
這種個案與原則分離的態度,顯示出北京試圖在維護司法主權的同時,避免對整體經貿關系造成沖擊。
不過,美國的組合拳已經讓局勢復雜化,從司法爭端到科技競爭,再到地緣政治籌碼,雙方似乎陷入了一場誰先眨眼的博弈。
這場風波短期內難有贏家,但長期來看,只會加速兩國在關鍵領域更殘酷的博弈。
一起高管離境限制事件,照出了中美的深層矛盾:法律與政治如何切割?競爭與合作能否共存?
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而中國堅持司法獨立時,雙方其實都在傳遞同一個信號。
誰都不愿在核心利益上退讓。
或許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的:這次較量的結果,將決定未來兩國是走向更激烈的對抗,還是再次被迫回到談判桌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