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姐松開手,剛走出會堂門,23字把中歐美小九九全盤托出!”
要說這幾個小時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氣氛,那是真有點像家長會——你說你的我也不閑著,全場各懷心思。
先說當天的大場面:6月24號,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還有歐盟委員會頂梁柱馮德萊恩,在北京跟中方“大菜上桌”,待遇夠排面。一邊握手,一邊促膝長談,然后還得在會后補一句:“合作,得有商有量。”不過敏感的、中外都擱心口上的問題,一個沒躲開。
當天的最大看點,是這幫大人物見完面到底聊了啥。中方直接拋出了“三步走”——相互尊重、開放合作、多邊主義。說到“相互尊重”,中國以前跟美國念叨得最多。現在卻轉身對歐盟送“甜言蜜語”,舞臺燈光是不是突然打到了歐洲人臉上?其實道理很簡單,歐盟公司貴婦級別,德國車、法國包,動不動全球銷量靠中國市場抬轎。中國發信號,多半也是:“想掙錢?得乖點。”看著不動聲色,實際上是“攻心術”搞得溜。
而關于“伙伴”這個帽子,國際圈兒誰都懂水分多大。關鍵點無非仨——歐洲別跟美國一唱一和地卡中國高科技、保住空客大眾這些“壓艙石”,還能讓美國學會“沒你也照樣全球化”。馮德萊恩最近那點風頭,明里暗里學著美國式的強硬,但中國說“咱倆是伙伴”,實際意圖怕是“你只要別徹底投降華盛頓就ok”。
這邊談貿易,中方又提了第二話題:經貿合作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一刀兩斷沒戲。但歐盟愛打規則旗號,動不動搞點調查、門檻,各國企業扎堆投訴。所以中國這話的潛臺詞“咱們掙錢歸掙錢,別給我裝大爺”。要是哪天中國企業利益被欺負了,你看該不該吵架?
再說第三個重點,“多邊主義”,說白了就是警告某些國家別老想著單挑別人,大家要講規矩。曾幾何時,西方成天念叨中國是“不守規則的孩子”。現在中國反握輿論,把自己包裝成“國際規則的大善人”。有人說,這波操作是在爭“話語權”——其實挺像晚上吃火鍋搶最后一顆魚丸:規則早就有,可誰撈到,誰說了算!
輪到歐盟表態時,嘴上也是一堆“支持”“堅持”“深化合作”“絕不脫鉤”。你聽著都像隔桌喊話,能不能落地還真難講。最絕的是馮德萊恩出來丟下23個字,“歐盟加強與中國貿易,跟跟美國的關系變壞沒關系。”這番話意思咋解?一是歐盟“自主自強”,不會總跑美國后面跟著揍中國;二是抬了抬身價,說自家跟中國好純屬看個人心情,不是受逼的;三是給美國敲警鐘:“你愛咋咋地,咱得過咱的日子。”
講真,就算歐盟嘴上拍胸脯答應得歡,這鍋“歐洲承諾”可沒少翻車。前兩年剛說合作沒一年結果加碼管制,說翻臉轉身比小孩還快。所以下次再見,不如就聽他們怎么說,看他們怎么做,“嘴上功夫”不值得全信。
說了半天,馮德萊恩這一趟訪華,會不會真像她嘴里說得那么獨立、“骨頭硬”?還是帶著美國的影子跳舞,只是暫時換了身衣服?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里面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