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人民政府網站
河南周口市商水縣聯合調查組7月25日發布《關于商水縣糧食局(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下鄉幫扶人員賒欠餐費事件報道的回復》:
2025年7月24日,商水縣關注到網上“下鄉幫扶人員賒欠餐費”一事報道后,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聯合調查組,及時進行核查處置。
目前,剩余欠款28285元已全部結清,其他問題待查實后依規依紀依法處理。
澎湃評論:下鄉幫扶人員吃飯打白條,豈能成糊涂賬
(澎湃首席評論員 與歸)
近日,河南商水縣蘇女士向媒體反映,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商水縣糧食局脫貧攻堅小組工作人員在基層開展工作時,在她家飯館欠下近三萬元餐費,至今討要無果。對此,商水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單位報賬也挺困難,會一筆一筆給他們,不會不給?!?/p>
公務消費打白條,本身就值得商榷,一直以來也被輿論詬??;而長期拖欠一家小餐館的餐費,更是“吃相難看”。
據蘇女士提供的68張白條顯示,上面注明下鄉餐費、集中幫扶午餐、晚餐等名目,少的有幾個人吃了100多元,多的有二三十人吃了800多元。從人均消費上看,似乎并不多,但鑒于名目繁多,是否存在超標消費、違規吃喝、巧立名目等問題,也值得細究。
值得一提的是,簽單人之一、時任商水縣糧食局局長張某成已經被查,涉及罪名包括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而涉事單位拖還欠款的一大理由又是“領導換了”。也因此,更容易讓人懷疑,這些欠款背后的吃喝是否真的完全合規。
但是無論怎么說,餐館都是“受害者”,由于消費單位自身原因導致的欠款難還,不能再讓餐館承擔損失。
且不說拖欠五年產生的利息,幾萬元對于農村地區的小餐館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甚至可能直接影響餐館的正常經營。據報道,涉事餐館的經營者是兩位老人,因為討要欠款氣憤交加,病痛纏身,現已停業。這樣的結果令人唏噓,也令人憤懣。
從公務消費的邏輯來看,吃飯賒賬的情況其實就不該出現。當地回應稱,員工下鄉每天都有餐費補貼。既然如此,那就應該現金支付或及時走財務報銷程序,而不是讓餐館成為“財政周轉”鏈條上的一環。
近年來,不少地方不僅在整治公務消費打白條行為,也明確要求公務消費不得賒賬。賒賬意味著將財務壓力轉移給商家,往往還容易產生糊涂賬,導致經濟糾紛。換言之,禁止公務消費打白條,也是為了預防違規吃喝,避免不必要的財務違規風險。
當前,全國各地正在嚴肅整治違規吃喝。最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第十二條明確要求“全面實行公務卡制度”:健全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黨政機關國內發生的公務差旅費、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會議費、培訓費等經費支出,除按照規定實行銀行轉賬外,應當使用公務卡結算。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職單位長期拖欠公務餐費,顯得格格不入。尤其是,作為扶貧人員下鄉入村開展扶貧工作,卻在當地欠下一筆不小的餐費,至少在觀感上,就給人一種極不協調的印象。
這對涉事單位乃至當地政府部門的形象,都有很大影響,不是兩三萬元可以衡量的。鑒于此事已經引發熱議、質疑,當地不妨調查清楚事實,及時還上欠款,給涉事餐館也給公眾一個交代。
原標題:《“下鄉幫扶人員吃飯打68張白條”,官方通報:28285元已結清》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