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那些一門心思反華的政客們,怕是做夢都沒料到,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揮出的“第一刀”竟精準落在了他們自己身上。
原本他們靠著反華言論博眼球、撈資本,如今卻因特朗普的決策而“飯碗”不保。
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
裁員潮洶涌:反華官員成集體斷糧者
近期,美國反華政客們集體對特朗普惡語相向、大肆謾罵。
原因是今年7月份,美國國務院掀起了一場“裁員潮”。
1300多名官員,一夜之間被裁撤,大部分人連辦公室都沒來得及回,就接到了“即刻離職”的通知。
這波大規模裁撤,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國務院人事變動”。而裁員名單上,幾乎清一色都是“涉華事務”的官員。
八成都有參與對華政策制定的背景,很多人是南海、東南亞、臺海事務的“話事人”。
他們中,有人剛從馬來西亞差旅歸來;有人上周還在主持會議;還有人前一天還在做下一季度涉華政策匯報。
第二天全都成了“無業者”。
通知離職的郵件沒有原因,連離職手續都在線上處理。
圖為魯比奧
被裁者中,部分人的績效評定為“極佳”或“優秀”。
有的拿過三年“印太事務突出貢獻獎”,有的剛剛獲批下一階段東南亞項目預算。
結果連人帶項目,一起被辭掉。
核心圈淪陷:魯比奧系遭精準打擊
這場裁員風暴中,最“高調”的莫過于那位陪同魯比奧出訪馬來西亞的國務院官員。
在飛行回城途中接到裁員通知。
這名官員不只是“隨行人員”,而是“東盟事務協調組”的核心成員。
過去幾年,他在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地多次參與高層外交協調,執行過多項魯比奧推動的涉華議案。
而魯比奧是國會中最硬的反華派,從涉港法案到涉疆議題,他幾乎是每個“對華行動”的發起者。
這次他的“親信”落馬,外界解讀為特朗普對國會鷹派發出的政治信號:你們的戰線,我不接盤。
多邊事務辦公室被停止運作:美方在東南亞“失聲”
在這場清洗中,有一個位置極為關鍵的機構,“多邊事務辦公室”,被整體砍掉。
這個辦公室是美國在印太事務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調度中心”,負責協調南海政策、監管湄公河治理以及與東盟國家的多邊合作。
此前該辦公室曾主導2024年美菲南海聯合軍演的協調工作。
有人形容它是美國在東南亞的“前線指揮部”,尤其在南海問題上,該辦公室幾乎是每一次輿論與軍事對抗的幕后總策。
現在整個辦公室被清空,連辦公桌都在打包。
內部傳出的理由是:“高成本,低回報”。
據公開報道,特朗普政府近期提出”外交成本優化計劃”,要求削減非核心領域開支,涉華事務部門因預算占比引發關注。
此次裁員引發外界猜測,美國在東南亞的部分協調機制可能受影響。
特朗普講話,臺下眾人拍照
從湄公河到南海,從美菲聯合軍演到緬甸人權事務,美國的“手”在收,主動地收。
美國之音啞火:輿論戰線主動收縮
除了人事變動,這次整頓還波及了美國的“喉舌”,美國之音(VOA美國新聞署的對外廣播系統)。
長期以來,VOA中文頻道是對華輿論戰的急先鋒。
每天都能看到他們的“定向轟炸”,從輿情炒作到意識形態輸出,節奏極密,內容極辣。
但從2025年初開始,VOA的預算被連續削減,人員編制壓縮,很多專題節目直接被砍掉。
“對華話語戰線”,正在戰略性收縮。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本人對VOA評價很低:“成本高、難評估、產出不可量化。”而且他不認為輿論戰能帶來實質性收益。
于是那些與VOA合作緊密的國務院政策顧問、內容協調員,也被一并裁撤。
一位前VOA內容編輯私下說:“這波不是調整,是放棄。”
圖為五角大樓
反咬一口:被裁者控訴“過河拆橋”
這場清洗之后,被裁者并沒有選擇忍氣吞聲。
多位前官員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毫不掩飾對特朗普的不滿。
“毫無忠誠,用完即棄。”“我們在最前線沖鋒,現在卻成了拖油瓶。”
有人憤憤不平地說,前一天他還在主持南海戰略會議,第二天就收到了終止合同的郵件,連個交接都不給。
“上一秒是專家,下一秒是包袱。”
這群人或許曾經以為,自己是美國“價值觀外交”的中流砥柱。
如今才發現,他們只是被利用的工具。
特朗普的做法,被他們形容為“商人式外交”,不講情義,只看賬本。
相關人事變動或對美國涉華相關事務運作產生一定影響
此次裁員是否意味著長期政策轉向?目前尚無明確證據,但從以下現象可觀察到一些變化。
過去十年,美國內部圍繞“對華競爭”構建了一條完整的機制鏈條:媒體炒作—智庫出報告—國會立法—軍方執行。
每一個環節都有利益,每一個節點都能收割預算。
但這套機制的前提是:“中國威脅論”能持續產生價值。
現在特朗普不打算繼續為這套機制買單。
美國國際開發署被裁,美國之音縮編,多邊事務辦公室關閉,國務院的涉華政策顧問也幾乎被“一鍋端”。
這不是例外是重構,特朗普要的是“高回報外交”,他在乎的是有沒有結果,而不是“政治是否正確”。
特朗普的算盤:戰略收縮+價值重估
所有這些動作背后,其實都指向一個核心邏輯:特朗普的外交戰略重塑。
他從上任第一天開始,就強調“回報率”和“成本控制”。
在他眼里,意識形態的戰爭是最虧本的買賣。
這和拜登時期強調“價值觀輸出”的做法完全不同。
對他來說,反華派這群人已經失去了“實用性”。
他們的“用處”不在了,也就沒有留下的意義。
所以不管你是魯比奧的左膀右臂,還是VOA的金牌編輯,一樣“該走走人”。
結語:棋局翻面,舊人已無聲
所謂“中國威脅論”,不過是政客們用來撈取政治私利、博取眼球的幌子。
一旦沒了利用價值,就被無情丟棄。
那些被裁掉的“反華專家”們,怕是到此時才如夢初醒,自己苦心炮制的反華話術,最終竟成了反噬自身的利刃。
參考資料:
阿爾法軍事2025-07-25大量反華政客一夜間失業,被斷狗糧反咬主人,大罵特朗普無情無義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