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紫禁城單體建筑照片。第一次拍攝于一八六〇年十月廿五日-十一月九日。
照片中的午門和門前廣場與今日相較變化不大,只是匾額處尚保留著滿漢文并列書寫的格式。如照片所示,午門崇臺的外立面斑駁不堪,正脊兩端螭吻殘缺,五鳳樓與大殿之間的連廊也是門扇缺失,陳設在這里的當年在重大典禮時敲擊的鐘鼓似乎隱約可見。
天安門金水橋
照片的拍攝者為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to, 1832~1909)。
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co )1832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Venice),后加入英國國籍。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比托前往中國擔任英法聯軍的隨軍攝影記者。是最早來到中國北方進行拍攝的外國攝影師之一,在中國北方拍攝了大量殘酷的戰爭場景照片。記錄了英法聯軍攻占天津以及洗劫和燒毀北京皇家園林。作為為數不多的隨軍攝影師,他有機會接觸并拍攝了恭親王奕?,有幸成為第一位拍攝中國皇室成員的外國攝影師。并在圓明園被焚之前拍攝了一張極其珍貴的皇家園林照片,并為攝影術在中國北方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八六〇年十月廿五日,在清政府與英法兩國簽訂《北京條約》之后,聯軍士兵與軍官雖然可以在北京城內自由行動,但由于中國官員的堅持,始終無法靠近紫禁城。
但在恭親王奕?的安排下,兩國使團中的高級人員曾進入皇城參觀,他們在中國官員的陪同下能夠深入到一般士兵無法靠近的區域。這樣的安排可能意在表現清政府劃地立約、偃旗息兵的誠意,也正是因為恭親王的這一決定,讓英軍中的隨軍攝影師意大利人費利斯·比托能夠將咸豐時代北京皇城的歷史風貌通過照片永久地保存下來。
安定門城樓上向西看到的內城北垣(城墻內外)。遠處城門是德勝門。原註釋:Top of the Wall from Antin Gate taken possession of by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 Octobter 21, 1860.[(英)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安定門迤東東的內城北垣上面,清軍的大砲(已被英法聯軍指向了城里)。城墻內建筑是雍和宮。原註釋:Top of the Wall of Pek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14]。
雍和宮萬福閣(萬佛樓,檀香木大佛主殿,由安定門迤東城墻上望城里,向東南拍攝,比托的北京第一印象)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雍和宮萬福閣。由城墻上向東南方向拍攝。原註釋:Temple of Confucius, Pekin, October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北海瓊島白塔遠眺。原註釋:Felice Beato View of the Gardens and Buddhist Temple,Pekin.[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29]。
北海瓊島白塔。加拿大國家美術舘藏。原註釋:The Great Pagoda on the Imperial Winter Garden Palace, October 29,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北京孔廟大成殿 [不確定是 Beato 所攝, 1860s]。
北京附近的一座清眞寺建筑(據說是京東常營清眞寺),二層是一個六角攢尖頂亭式閣樓。原註釋:Mosque, near Peking, Occupied by the Commander in Chief and Lord Elgin.[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negative October 3-5, 1860]。
從北海瓊島向東南眺望紫禁城、景山。原註釋:View of the Imperial Winter Palace, Pekin, Showing the Artificial Mill, October 29,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大高玄殿前東習禮亭(有并列兩座)及東牌樓(有品字形排列三座牌樓。東牌樓西面額書“先天明境”,東面額書“孔綏皇祚”)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大清門全景。由正陽門城樓西側城墻上向北拍攝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德勝門外十方塔院內的偏融(眞圓[明])法師塔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恭親王奕訢。咸豐帝奕詝六弟,由於聰穎靈巧,皇室人稱“鬼子六”,這會兒被欽命為“議和大臣”。原註釋:Portrait of Prince Kung, Brother of the Emperor of China, Who Signed the Treaty.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1-2]。
1860年10月24日,費利斯·比托在北京皇城內禮部大堂舉行的《中英北京條約》簽訂儀式上,要為中方代表、咸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拍攝一張照片。英法聯軍中的英國陸軍司令克靈頓將軍在其日記中這様描述:“在條約簽訂儀式的過程中,那位不知疲倦的比托先生很想給‘北京條約的簽訂’拍攝一張好照片,就把他的照相設備搬了進來,把它放在大門正中,用偌大的鏡頭對準了臉色陰沉的恭親王胸口。這位皇帝的兄弟驚恐地抬起頭來,臉刷地一下就變得慘白。……以為他對面的這門様式怪異的大砲會隨時把他的頭給轟掉”。這說明在1860年以前,北方地區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對攝影從未接觸過。但是,由于當時室內光綫不好,比托這次拍攝恭親王的照片并不成功。
11月2日,恭親王回訪額爾金,比托再次抓住時機,在額爾金勛爵的住處給恭親王奕訢補拍了肖像照片。這張照片拍攝得非常成功,此后被多次使用,成為了恭親王的標準像。這是目前我們可知的最早的清廷皇室成員的照片,為研究政治史和攝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資料。
恭親王奕訢。原註釋:Prince Ku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1-2]。
國子監碑林。原註釋:Forest of Steles.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郊外的一處墳塋。原註釋:Interior of the Tomb at the Depot near Pekin, October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郊外的一處公主墳石坊。原註釋:Tomb near Pa-li-k'um. The Scene of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Attack on the 21st September 1860 near Pekin.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郊外的一處王爺墳。加拿大國家美術舘藏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郊外的一處王爺墳。原註釋:Exterior of the Tomb Depot, near Pekin, October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街景-內城店舖(韃靼城“Tartar City”旗人所居)“廣和號”綢布莊,經營“繭綢大布”。左邊是“致蘭齋”飯莊子,有“滿洲餑餑”。原註釋:Street and Shops in the Tartar City of Pekin. October 29,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街景-外城店舖(中國城“Chinese City”漢人及其他族人所居)“恒聚齋”。原註釋:Shops and Street, Chinese City of Pekin. October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妙應寺白塔。元世祖忽必烈迎釋迦佛舍利,至元八年(1271年)在大都城西南修建了這座覆缽式喇嘛塔。由尼泊爾人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現存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內城北垣高大的墩臺(馬面)、護城河、水閘、城外的地壇。遠處城門是安定門。原註釋:21st October 1860, Also Wall of Pekin.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內城東北角樓東北面,城墻,護城河,遠處城門是東直門。現不存。原註釋:North and east corner of the city wall of Pek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天安門西側。原註釋:Felice Beato British born Italy Entrance to the Winter Palace Pekin.[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皇宮紫禁城午門外。原註釋:The Great Imperial Winter Palace, Pekin, October 29, 1860.[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玉泉山靜明園定光塔。原註釋:Pagoda at Old Summer Palace, Yu-chuan Shan, Jade Spring Hill.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清漪園萬壽山佛香閣已毀。1860年英法聯軍剛剛洗劫后的大報恩延壽寺 [不確定是 Beato 所攝 1860s]。
清漪園萬壽山佛香閣已毀。1860年英法聯軍剛剛洗劫后的大報恩延壽寺。原註釋:Emperor's Summer Palace, Pek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清漪園十七孔橋和南湖島。原註釋:River View with Seventeen_Arch Bridge, Yuan Ming Yuan, Pek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清漪園萬壽山曇花閣(被毀前)。原註釋:The Great Imperial Palace Yuan Ming Yuan Before the Burning, Pekin. 直譯:“偉大的帝王宮殿圓明園在燒毀之前(的一座建筑),北京”。現已不存,后來慈禧在原址建了景福閣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18]。
清漪園萬壽山花承閣多寶琉璃塔(清漪園被毀前)。原註釋:View of the Summer Palace Yuan Ming Yuan Pagoda Before the Burn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18]。
清漪園萬壽山昆明湖,佛香閣已毀。原註釋:View of the Lake at The Imperial Summer Palace (Yuan Ming Yuan), Beijing, China, after its destruction by the English and French armies.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清漪園萬壽山昆明湖,佛香閣已毀,遠處可見玉泉山。原註釋:View of the Lake at The Imperial Summer Palace (Yuan Ming Yuan), Peking, China, after its destruction by the English and French armies.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清漪園文昌閣城關,閣三層,樓頂大鐘指向6點30分,據推測這張照片可能就是在1860年此閣被毀當天或前一天拍攝。慈禧后來重建頤和園時,復建文昌閣城關,減為二層,結構也簡化了[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18]。
清漪園治鏡閣。四圍城馬額為乾隆帝御書,南為“南華秋水”,北為“北苑春山”,東為“輝朗東瀛”,西為“爽凝西嶺”。1860年雖遭英法聯軍砲轟,但幸免于難,然因無力修復荒圮。后慈禧重修頤和園時,拆除構件用于修復其它建筑了,現僅剩基座。原註釋:Temple Complex with Axial Gates on Circular Base.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清漪園萬壽山智慧海,現存。下層外墻上的琉璃佛像“文革”時均被打爛。原註釋:Summer palace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清漪園萬壽山后山四大部洲。乾隆效倣康熙安定喀爾喀蒙古后,在多倫諾爾會盟建滙宗寺的先例,派大臣工匠進藏描摩三摩耶廟(桑耶寺),倣建二處寺院在萬壽山后山、承德普寧寺所建的寺廟主殿為須彌靈境和香巖宗印之閣。原註釋:Imperial Summer Palace, Pek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18]。
天寧寺塔,現存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天寧寺塔東北側小塔(外城西垣城墻外),現不存。原註釋:Multi-storied Pagoda, N. China.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天壇圜丘北望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天壇祈年殿。光緖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前的様子。加拿大國家美術舘藏。原註釋:Temple of Heaven from the Place Where the Priests are Burnt in the Chinese City of Pekin. October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天壇祈年殿。光緖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前的様子。雷毀后重建,攢尖頂屋面和重檐坡度減小。現在的看上去沒原來尖了。原註釋:Sacred Temple of Heaven Where the Emperor Sacrifices Once a Year in the Chinese City of Pekin, October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通州八里橋。八里橋一役,近三萬清軍覆沒,法軍僅斃十二人(現代常規武器對冷兵器,英法人都覺得這不是戰爭,是屠殺),京城門戶洞開,英法聯軍長驅直入北京。現存。原註釋:Bridge of the Pa-li-k'um, the Scene of the Fight with Imperial Chinese Troops, near Pekin.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9-21]。
通州燃燈塔(燃燈佛舍利塔)。1860年9月23日,英軍隨軍攝影師費利斯·比托將相機對準了通州燃燈塔,拍下了目前已知的北京最早的一幅照片。現存,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西黃寺清靜化城塔(班禪塔),現存。加拿大國家美術舘藏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西黃寺清靜化城塔(班禪塔)。原註釋:Gate to Buddhist Sanctuary.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1860]。
西黃寺清靜化城塔(班禪塔)。原註釋:Thibetan Monument in the Lama Temple Near Pekin, August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黃寺清靜化城塔前石坊,現存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
西黃寺清靜化城塔前石坊,現存。原註釋:Arch in the Lama Temple near Peking.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
正陽門城樓南面,甕城內,由箭樓城臺上向北拍攝。正陽門城樓、箭樓后毀于庚子之變,現存城樓復建于1906年。原註釋:Imperial Building behind High Wall, Octobter 21, 1860. [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費利斯·比托作為對中國城市投以關注的西方攝影記者,是最早一批來到中國北方進行拍攝的外國攝影師。他留下的影像資料,不僅為后人研究歷史提供了形象的、紀實的史實依據,而且比托的攝影活動也為攝影術在北方的傳播開了先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