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又是一年盛夏,最近,馮吉輝又開始籌備“致敬最美勞動者”活動,計劃為戶外工作者送去清涼物品。作為一名95后新媒體從業者,他已經累計發起各類公益活動180余場。有人質疑他作秀、蹭流量,他也不惱,用一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回應。
馮吉輝曾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2022年度四川省青聯優秀委員”“四川省正能量網絡達人”等榮譽。
7月23日,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四川省候選人建議人選公示名單對外發布。12名候選者中,馮吉輝作為助人為樂的代表赫然在榜。
幫助果農拓展銷路
直播培訓讓300余名村民“轉型”
2017年,大學畢業的馮吉輝返鄉創業,由他創辦的“內江身邊事”新媒體品牌如今已成為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自媒體,總粉絲量超過500萬。
作為一名理科生,為什么會選擇做新媒體?除了興趣使然,他還在這份職業里找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感。
馮吉輝直播助農(受訪者供圖)
2022年6月,得知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一對果農夫妻的李子遭遇滯銷困境。馮吉輝迅速召集了12名返鄉大學生和本地青年,成立了“助農直播志愿隊”,不僅手把手教志愿者和果農拍攝果園實景,還開啟了公益直播。經過團隊的努力,連續三天的助農直播,成功賣出了5萬斤李子,為果農創收10余萬元。
有人說他助農也是為自己平臺漲粉,馮吉輝坦言,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做好事可以提高平臺關注度,平臺影響力增大后,可以更好地幫助農民帶貨。
馮吉輝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以新媒體之力架起助農橋梁,用“直播助農+產業鏈”模式破解農產品滯銷難題,開展直播培訓幫助300余名村民掌握數字營銷技能。
馮吉輝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受訪者供圖)
匿名資助困境女孩
帶動廣大青年參與社會服務
7月25日,馮吉輝像往常一樣轉了500元到秀秀(化名)的銀行賬號。秀秀是他資助的一個小女孩,來自內江市市中區凌家鎮,今年12歲。
2022年,一次下鄉做公益活動中,馮吉輝從凌家鎮政府工作人員那聽說了秀秀的故事,她的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殘疾和智力障礙,家中生活困難。于是,從那一年開始,馮吉輝便開始資助秀秀,每個月給她轉500元生活費,銀行卡由秀秀的姑姑保管。
三年來,馮吉輝從沒有見過秀秀,也沒有和她聯系過。之所以匿名資助,他解釋說:“我不想讓她產生心理負擔,更不想打擾她生活。”
凌家鎮團委副書記賴明證實,確有其事,秀秀學習努力,一家人都很感激這位資助人。
不僅僅是資助秀秀,這些年,無論是關愛留守兒童,還是幫扶困境群體,馮吉輝始終奔走在公益最前沿。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無窮。”作為一名團干部,馮吉輝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時長191小時,同時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參與社會服務,越來越多人在他的帶動下投入志愿服務行列。
馮吉輝參加“夏日送清涼”活動(受訪者供圖)
助力青年就業創業
搭建平臺為企業輸送人才
在馮吉輝的大力推動下,公司成立了團組織、建立了青年之家,深入高校,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咨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習和就業問題。
公司成立至今,已經累計為150余名大學生提供了實習和實踐教學指導,不僅擇優錄取,而且還為優秀的互聯網企業輸送人才。2021年,團隊獲評“內江市十佳志愿服務單位”。
此外,馮吉輝還積極聯合東興區商務局、共青團東興區委開展“職等你來”主題直播活動,總共直播四場,總觀看量50萬+,總點贊量40萬+,收到簡歷300余份,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了雙選平臺,吸引了不少青年人才落戶內江。
“我做這些,不是為了榮譽,是因為我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就該為它做點什么。”馮吉輝說,“作為青年黨員,‘擔當’兩個字不是喊出來的,是干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