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社區暑假托管班,孩子們在書海中暢游
孩子們在香嚴社區夏日奇趣營中釋放活力
鋤溝社區孩子們在認真學習安全知識
七月的柳林,暑氣蒸騰,柳林縣香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里卻熱鬧非凡。二十幾個孩子圍坐成圈,大學生志愿者正拿著彩紙教大家折“會跳的青蛙”。“老師,我的青蛙肚子鼓起來啦!”三年級的苗苗舉著作品歡呼。這是柳林縣暑期托管班“夏日奇趣營”的日常一幕。
分齡托管 每個孩子都有專屬節奏
清晨七點五十分,龍城社區“幸福龍城”托管班的門口已排起小隊伍。二年級的朵朵踮腳把書包放進儲物柜,轉頭就撲進志愿者懷里:“張老師,昨天教的古詩我會背啦!”一旁的登記本上,三十多個名字工工整整,社區工作人員正拿著消毒噴壺仔細擦拭課桌,“從簽到到場地消毒,每個細節都不能含糊。”
活動室被巧妙分成兩塊天地:東邊的小課桌前,低年級孩子正跟著老師讀《靜夜思》,小手指著黑板上的生字,認真地念“床前明月光……”西邊的長桌旁,高年級學生埋頭演算數學題,志愿者王志剛蹲在桌旁,用筆在草稿紙上畫出線段圖:“這是和差問題……”六年級的小杰突然眼睛一亮:“一畫線段,我就懂了!”
“我們實行分齡化管理,低年級側重知識銜接,高年級主攻作業輔導。”龍城社區暑期托管班負責人王志剛指著墻上的課程表,“低年級有書法、口算,高年級有閱讀寫作,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說話間,一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描紅本跑過來:“哥哥,我寫的‘人’字好看嗎?”本子上的筆畫歪歪扭扭,卻透著認真,王志剛笑著豎起大拇指:“比昨天進步多啦!”
多元課程 動靜之間綻放童年活力
午后的清河社區親子讀書班飄著墨香。五歲的安安正趴在媽媽腿上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小手比劃著“像小河那么遠”;隔壁的積分兌換處,四年級的小宇用三十個讀書積分換了本《昆蟲記》,舉著書蹦跳著去找小伙伴分享。“每周我們都有親子共讀時間,家長放下手機陪孩子讀書,還能積分換禮品。”社區志愿者拿起一本磨損的《愛的教育》,書頁里夾著孩子們畫的書簽,“你看,這是共建書香社區最好的見證。”
龍城社區的活動室里,熱鬧得像個小樂園。黏土教室中,孩子們的小手在彩泥上翻飛:穿背帶褲的豆豆把紫色黏土捏成“會飛的鯨魚”,尾巴上還粘著銀色亮片;扎馬尾的萌萌正給黏土小兔安耳朵,鼻尖沾了點藍色泥料,像落了只小蝴蝶。隔壁舞蹈房突然傳來一陣歡呼,原來是孩子們學會了新的踢腿動作,粉色舞裙旋成一朵朵盛開的花,汗珠順著發梢滴落,在地板上暈開小小的水痕。
“三、二、一,跳!”室外操場上,三十多根跳繩同時揚起,像一片流動的彩虹。志愿者小李正幫一年級的劉以沫調整姿勢:“手腕輕輕搖,就像搖撥浪鼓一樣。”試了三次,繩子終于順暢地飛起來,劉以沫咧開嘴高興地笑了。
百姓心聲 托管班成“幸福標配”
傍晚六點以后,田家溝社區托管班門口擠滿接孩子的家長。劉娟娟剛下班就匆匆趕來,兒子喬佳垚正舉著黏土恐龍跑過來:“媽媽,這是送給你的‘守護神’!”她接過作品,指尖觸到孩子溫熱的手心,眼眶微微發熱:“以前暑假總把他鎖在家里,現在每天他都跟我講新學的本領,我們上班都踏實多了。”
“雙職工家庭,孩子們最缺的就是陪伴,我們整合資源辦托管班,就是想讓孩子們有人管、有人教。”柳林縣田家溝社區居委副主任兼婦聯主席李彩虹說,社區作為居民的貼心家園,一直關注著居民的需求和困難,暑期托管活動就是我們為解決家長們的實際問題而推出的一項惠民舉措。
暮色漸濃,孩子們的笑聲漸漸遠去,志愿者們在整理教室:把散落的彩筆插進筆筒,將歪倒的小板凳擺整齊。從“看娃”到“育娃”,從“難題”到“暖題”,柳林縣各個社區托管班用多元服務編織起暑期成長網。這個夏天,在黨群服務中心的方寸天地里,家長們卸下了焦慮與牽掛,孩子們收獲著知識與友誼。記者 木二東
來源:呂梁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