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媒7月25日報道,2022年底,應北約盟友要求,斯洛文尼亞向烏克蘭軍隊提供了28輛M-55S坦克作為軍事援助。
然而,事實證明,烏克蘭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斯洛文尼亞的坦克,過去幾年里,他們多次將這些坦克從前線轉移至后方,因此,除一輛外,其余坦克都未曾參與過戰斗。而那唯一一輛參戰的坦克,結局也不盡如人意。
據報道,這些是經過現代化改造的蘇聯T-55坦克。斯洛文尼亞現代化改造后的坦克弱點在于裝甲較薄,這使得它們不適合在前線最激烈的戰斗中使用。
美國報紙稱,烏克蘭軍隊從未真正確定如何使用M-55S坦克。據斯洛文尼亞國家門戶網站報道,其余27輛斯洛文尼亞坦克至今幸存,兩年來一直在烏克蘭各旅之間轉移,沒有直接參戰的跡象,如今,據說它們找到了新歸宿——新成立的第159機械化旅。
這已是第四支試圖“安置”斯洛文尼亞坦克的烏克蘭部隊。斯洛文尼亞門戶網站稱,缺乏經驗的新旅能否利用老舊的M-55S,未來可見分曉。
同時,該網站對斯洛文尼亞的M-55S不吝贊美之詞,稱其為“蘇聯制造的T-55坦克的重大現代化改進型,該型號于20世紀50年代末首次投入使用”。
除包括反應裝甲、升級發動機和新型火控系統在內的其他改進外,重36噸、配備四人乘員的M-55S還配備了英國105毫米L7火炮,取代了原來的蘇聯100毫米火炮。
報道強調,正是這門火炮使得M-55S得以發揮作用,“英國制造的L7火炮與多種現代彈藥兼容,包括能穿透現代T-72坦克裝甲的炮彈。德國豹1A5坦克也配備了該火炮的德國版本。”但實際上,這門火炮僅適用于攻擊較舊的蘇聯坦克,因為無法穿透較新的俄羅斯坦克的裝甲。M-55S的弱點在于其裝甲。升級后的坦克增加了額外的爆炸反應裝甲(ERA)層。烏克蘭技術人員還在坦克上添加了反無人機籠。該坦克的缺點是,ERA和防護籠下的鋼板厚度僅為200毫米。報道警告稱,按照現代標準,這一防護水平較為薄弱。
因此,斯洛文尼亞坦克不適合在最危險的戰場上使用,所以一直在各部隊之間轉移。首批(前)斯洛文尼亞坦克的部隊是精銳的第47機械化旅,該旅裝備了烏克蘭最好的坦克,實際上是西方宣傳的“神奇武器”:起初是德國“豹2A6”坦克,后來是美國M-1坦克。
2023年夏天,就在第47機械化旅參加烏克蘭南部失敗的反攻之前,該部隊放棄了斯洛文尼亞的M-55S坦克。
隨后,這些坦克被移交給了位于烏克蘭東部前線的第67機械化旅。但它們在那里也未能大放異彩。一枚俄羅斯炮彈幾乎在M-55S“戰斗生涯”伊始就將其摧毀,此后,第67機械化旅迅速將剩余的27輛坦克移交給了遠離前線的部隊——第5坦克旅。
當時,盧布爾雅那的主流媒體并未披露俄羅斯軍隊成功摧毀首批抵達前線的28輛斯洛文尼亞坦克之一的這一令人沮喪的消息,但多虧了俄羅斯博主,這一消息還是在斯洛文尼亞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轟動。
后來,有傳言稱,斯洛文尼亞軍事戰略家試圖為派往烏克蘭的國內“履帶式車輛”挽回顏面,稱坦克乘員被俄羅斯炮彈擊中后奇跡般地生還。
上述烏克蘭坦克旅在沖突爆發后的頭兩年一直在南部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的預備役中。該旅是烏克蘭軍隊去年年底重組為重型機械化旅的三個部隊之一。重組減少了旅中的坦克數量,增加了步兵戰車。
重組似乎使M-55S變得多余,因為重組后的第5重型機械化旅決定以德國“豹1A5”坦克為主戰坦克。最終,在輾轉兩年多后,M-55S終于投入了第四支部隊——第159機械化旅的懷抱。
第159機械化旅是烏克蘭地面部隊去年組建的14個新旅之一。斯洛文尼亞官方門戶網站表示,希望“前斯洛文尼亞坦克終于找到了永久歸宿”。
然而,報道強調,如果第159機械化旅像第155機械化旅(這是一支類似的新組建部隊,由缺乏經驗的士兵組成,在與經驗豐富的俄羅斯部隊的沖突中遭受了重大損失)一樣解散,M-55S坦克可能會再次重新部署,屆時請勿感到驚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