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的《戲臺》從“年度期待”到“史詩級翻車”,只隔了一夜
7 月 25 日,陳佩斯導演處女作《戲臺》正式開畫,預售 5786 萬、首日 8000 萬,數據看上去體面,卻架不住口碑雪崩,短評區齊刷刷一顆星,“尷尬到腳趾摳地”“陳佩斯晚節警告”高贊屠榜。
最離譜的是,影片早在半月前就開始點映,結果到今天還沒破億,排片已被影院打入凌晨垃圾時段。
電影感幾乎為零:90% 場景鎖死在戲園子里,鏡頭語言就是“正面-側面-全景”三板斧,活生生把大銀幕拍成了監控回放。
表演全員“舞臺腔”:黃渤、姜武、尹正集體切換朗誦模式,一開口就讓人出戲到春晚分會場。
劇情像被抽了脊梁:原本諷刺軍閥的黑色喜劇,被拍成“軍閥賣萌傻大帥+工具人六姨太”的低級鬧劇,女性角色除了擦邊球毫無作用。
笑點全是上世紀庫存:鴉片梗、包子梗、戲服梗……年輕人看完一臉問號,爸媽輩都嫌老套。
陳佩斯不是第一個翻車的國民喜劇人。周星馳《新喜劇之王》慘案在前,如今《戲臺》步后塵,再次證明
“把 20 年前的爆款原封不動端上桌,只會讓觀眾聞到一股陳年老油味兒。”
電影市場早已迭代,短視頻 15 秒一個包袱、網劇 3 分鐘一個反轉,觀眾閾值被拉到天花板,而《戲臺》還在用 90 年代小品的節奏鋪梗,不撲街才怪。
確實有一波 60、70 后觀眾打出五星,“沖著陳佩斯也得給個面子”。但數據不會撒謊:貓眼想看畫像里,24 歲以下觀眾占比不足 8%,而 40 歲以上高達 63%——換句話說,這片子已經把年輕人全部勸退,只剩情懷黨自嗨。
更尷尬的是,陳佩斯親自錄視頻求排片,淚灑現場,反而被吐槽“賣慘營銷”。
別再幻想“炒冷飯+拼盤明星”能收割票房,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
要么像大鵬《長安的荔枝》一樣,把傳統文化包進當代語境;要么學《南京照相館》,用小人物視角講新主旋律。
否則,下一個被一星刷屏的,就是正在拍的《女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