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資料圖)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7月26日報道,俄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將被封存,未來可能被出售,也可能拆解報廢。專家表示,封存過程中,艦上所有可用的重要設備和機械將被拆除,用于其他艦艇,艦體則將做好長期存放準備。
知情人士向該媒體透露,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部已決定,近期將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進行封存。此前俄媒曾報道,該航母的所有維修和現代化改造工作已經暫停。
高昂維修成本難以負擔 封存是更優選擇
當地時間7月25日,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董事會主席克斯京表示,“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已經沒有維修價值。這艘航母已服役多年,維修費用極其高昂,最終解決方案要么是出售,要么是報廢。
太平洋艦隊前副司令、海軍少將伊戈爾·科羅廖夫表示,他完全贊同封存航母的決定。他說:“計劃投入到‘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的資金,未來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諸多因素決定了該艦的命運。例如,負責維修的船廠缺乏足夠的合格人員;該艦所需設備的維修或制造周期很長——長達24個月甚至更久。因此,維修過程還會耗費很長時間。
科羅廖夫估計,按當前價格計算,維修費用將達到1000億至1200億盧布(約合12.6億至15億美元)。他說:“用這筆錢可以對海軍裝備進行部分但相當深入的自動化改造。我們需要為護衛艦和驅逐艦配備現代化的無人系統,以打造一支全新的海軍。”
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上將對俄媒說,封存如此龐大的軍艦,意味著所有可用的機械將被拆除,作為備件用于其他艦艇。他解釋道:“首先是現代化電子設備,其他系統和裝置也會被拆除。封存過程中,艦體將被完全密封,即所有集水裝置將被排空、焊死。之后將決定是對其進行拆解,還是出售給其他國家。”
封存后的航母將保留少量人員。阿瓦基揚茨補充道:“這些人員將負責監控航母的狀態。該艦全盛時期的艦員多達2200人。實施封存后,監控人員恐怕不會超過150至200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監控是否進水,防止火災發生。”
出售與報廢二選一 專家建議封存后賣出
軍事專家德米特里·科爾涅夫認為,封存遠比拆解報廢要好。他指出:“這艘航母的情況簡單明了。如果無法完成維修并交付海軍服役,那么明智的做法是將其封存,等待時機好轉或找到合適的買家。”
博爾堅科夫說:“將‘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直接拆解報廢并非明智之舉。俄羅斯對其進行了長期維修,它曾是海軍的驕傲,如今卻要被拆解成廢鐵?因此,封存可能是更優選擇。但最終應由俄羅斯海軍指揮部根據其面臨的任務來決定。”
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指出,該艦的最終命運將由俄羅斯海軍決定,因為海軍是航母的所有者。他說:“出售該艦將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能買得起的國家并不多。俄羅斯當年曾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進行現代化改造,并將其出售給印度。”
該專家還指出,“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退役后,不應急于建造新航母。他說,航母缺乏現代化的艦載機,而建造一艘僅能搭載少量老舊戰機的新航母顯然沒有意義。
執行多次遠航任務 近年維修事故卻不斷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于1985年下水,1990年12月25日交付蘇聯海軍。該艦執行過多次遠航任務。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該艦在地中海參與了作戰行動,其艦載機對敘利亞境內的恐怖分子目標實施了打擊。在那次行動中,艦載機總共起降400余架次,摧毀了超過1200個目標。
從地中海返航后,該艦停靠俄北部摩爾曼斯克州的港口,接受全面維修和現代化升級改造。該艦原計劃于2022年完成維修并重新服役,但期間發生數次事故,工期多次延誤。2018年10月,航母的浮動船塢沉沒,導致一臺船塢起重機砸中甲板,導致艦體受損。2019年12月,艦上發生火災:焊接作業產生的火花引燃了艙內殘留的燃油。事故造成2人死亡,十余人受傷。2022年,該艦再次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傷亡。2023年,該艦水下部分的塢修工作完成。
編輯 毛天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