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的人越多越發現,身邊那些最愛抬杠、認死理的人,往往混得都不怎么樣。
你說東他偏說西,你講理他扯情緒,最后把人際關系搞得一團糟,自己還覺得是別人不懂他。
這類人有個共同點:本事不大,脾氣不小。
工作上遇到點不同意見,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對不對,而是急著反駁。
開會時別人提個方案,他張嘴就是“這不行”“那不對”,可你讓他拿個更好的出來,他又支支吾吾說不上來。
時間久了,同事都躲著他走,領導也不敢給他重要任務——誰愿意跟個定時炸彈合作?
更要命的是,他們特別愛較真。買菜多收五毛錢能跟攤主吵半小時,外賣晚到十分鐘非要給差評加投訴。
表面看是“講原則”,實際上是把精力都浪費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有這功夫,不如多學個技能、多交個朋友,說不定早就升職加薪了。
最諷刺的是,這類人往往過得最苦。
因為太固執,錯過了很多改變的機會;因為太要強,把身邊人都推得遠遠的;因為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實際上連“才”在哪兒都說不清楚。
結果就是,年復一年在底層打轉,還抱怨命運不公。
其實啊,人貴有自知之明。
承認自己有不足,才能進步;愿意聽別人意見,才能成長。
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更懂得謙遜——因為他們知道,世界很大,自己懂得的不過是滄海一粟。
人間清醒的3句話,看完少走彎路。
1、圓滑不是虛偽。
我表弟剛進國企時,天天在朋友圈吐槽"這破單位全是關系戶"。
結果轉正考核時,因為"不合群"被刷了。
后來他學聰明了,早上提前半小時到單位,幫老同事擦桌子;午休時主動幫帶孩子的姐姐看會兒娃;下班前把會議室收拾干凈。
上個月家庭聚會,他舉著酒杯說:"哥,我現在才明白,所謂人情世故,就是讓別人舒服的同時,也給自己留條路。"
看著他西裝革履的樣子,想起三年前那個穿著破洞牛仔褲的憤青,我突然懂了:職場不是辯論賽,不需要你證明自己永遠正確,只需要你證明自己值得被需要。
記得有次公司接了個急單,需要連夜趕工。
我叼著煙說:"這活兒根本干不完,愛誰誰干。"
同事小王卻默默留下來,給每個加班的同事買了咖啡,還主動幫設計師改方案。
第二天客戶特別滿意,老板直接給小王漲了20%工資。
2、沒人會為你的過程買單,只看你交出的結果。
有段時間,我每天熬夜寫稿到凌晨三點。
有次發燒39度還在堅持更新,結果閱讀量慘不忍睹。
老陳把我拉到醫院:"你跟誰賣慘呢?讀者只會看今天有沒有好內容,不會管你是不是燒到40度。"
這話扎心但真實。
就像我鄰居王姐,在菜市場賣了二十年菜。
有次暴雨她冒雨給顧客送菜,摔得滿身是泥。
顧客接過菜說了聲"謝謝",卻沒多給一分錢。
王姐擦著臉上的雨水說:"成年人的世界,眼淚比汗水值錢,但沒人會為你的眼淚買單。"
現在想想,我們總愛說"我已經很努力了",可努力是最低成本的付出。
就像運動員不會因為訓練辛苦就拿金牌,學生不會因為熬夜學習就考高分。
這個社會只認兩樣東西:你銀行卡里的數字,和你能解決的問題。
3、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否則就是軟弱。
我堂妹剛工作時,同事總把自己的活兒推給她。
她不好意思拒絕,結果天天加班到十點。
有次我實在看不下去,教她怎么委婉拒絕:"姐,我這會兒正忙著給張總做報表呢,您那個報表要不找李哥幫忙?"
沒想到那個同事反而說:"還是小妹靠譜,李哥那脾氣我可不敢找。"
現在堂妹成了辦公室最受歡迎的人,因為大家都知道她"好說話但有原則"。
這讓我想起作家余華說的:"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小區門口有個修鞋的老劉,以前總被地痞流氓訛錢。
有次我見他買了把長柄傘,再有人找茬就撐開傘轉圈。
那些人反而躲著他走,現在見他都客客氣氣的。
老劉笑著說:"人就像刺猬,不扎人的時候,別人總想拔你的刺。"
年輕時總覺得世界該圍著自己轉,后來才明白,我們不過是宇宙里的一粒塵埃。
但正是這些現實的生存法則,讓我們在塵埃里也能開出花來。
現在每次遇到困難,我就想起老張的話:"別總想著改變世界,先想想怎么不被世界改變。"
這不是妥協,是清醒;不是世故,是成熟。
畢竟,人間清醒不是冷漠,而是知道何時該柔軟,何時該堅硬;知道何時該低頭,何時該挺直腰桿。
這才是成年人最體面的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