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14時,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項目——中泰民辦高校應用型復合人才高質量發展對話在貴陽信息科技學院舉行。本次論壇由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共同主辦,設嘉賓致辭、主題演講、高峰對話、MOU簽署儀式四個環節,匯聚中新泰澳四地教育精英,共探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新路徑。
會議現場。
“貴山貴水留天下貴客,玉露瓊漿請記得我的歡顏,想起來我忘不去你,好年華當有知己逢知遇。”青年抒情女高音孔詳沙以歌曲《山水貴客》拉開論壇帷幕。
貴州省教育廳(省委教育工委)民辦高校黨組織書記、貴陽信息科技學院黨委書記鄧維實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對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以及支持本次論壇的嘉賓及國內外院校致以誠摯的感謝。他指出,此次貴陽信息科技學院作為分會場舉辦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中泰民辦高校應用型復合人才高質量發展對話”論壇旨在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加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友好往來,通過共享中泰民辦高校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優質資源與實踐經驗,探索跨文化、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積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同時,通過深入交流與思想碰撞,切實為推動中泰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
高峰對話。
揚帆風正勁,破浪起宏圖。他強調,希望與會嘉賓以此次論壇的舉辦為新的起點,以教育交流推動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以民心相通夯實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攜手共進,共同譜寫中泰教育友好往來的新篇章,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簽署儀式。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學術與研究發展事務副校長宋洛博士致開幕詞,他談到,貴陽信息科技學院與泰國正大管理學院雖地處不同國家,但在教育理念上高度契合——都強調打破課堂與職場的邊界,讓學生在真實項目中錘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特別提到,隨著中泰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斷深化,讓中泰兩國對既懂專業知識、又熟悉兩國文化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激增,這為兩校開展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他強調,教育的價值在于連接與賦能,相信兩校的攜手不僅能為兩國青年成長搭建更廣闊的平臺,更能為中泰教育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
針對“中泰民辦高校應用型復合人才高質量發展對話”這個主題,各與會嘉賓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拉馬克瑞斯納·西拉姆教授作題為《國際化跨領域人才培養策略》的主題演講,他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說明教育國際化是高校突破發展瓶頸的核心動力,強調中泰兩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領域存在諸多契合點。他提出,中泰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經濟結構互補性顯著,泰國的產業升級需求與中國的技術及產業經驗可形成協同,兩國高校的優勢也能相互借鑒。他提出,中泰民辦高校應打破壁壘,搭建“技術+語言+文化+產業認知”的培養平臺,構建教育共同體,既為兩國發展注入動能,也為全球跨區域教育合作提供范例。
主會場非遺剪紙展覽區。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博士導師、浙江大學博士后流動站主任謝颙丞教授作題為《應用型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題演講,他引用大量案例,剖析了當前應用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核心挑戰,他指出,要從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內容,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國際化人才體系,數字化賦能與全球資源共享,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品牌聲譽四個方面入手,形成以政府、應用型高校、企業三方為矩陣的協同育人模式,才能更好地培育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能力的人才,助力區域經濟與全球產業鏈發展。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高性能計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盧昭金博士作題為《AI賦能校園心理健康預警系統》主題演講,他詳細闡述了如何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的校園心理健康主動預警和干預體系。他指出,AI賦能的校園心理健康預警系統旨在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工具。該系統的應用將極大提升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動性、覆蓋面和精準度,是以科技守護學生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生態的創新實踐,為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和輔導員提供高效、客觀的預警線索和決策依據,便于及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疏導和干預工作。
澳門科技大學原副校長林志軍教授作題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助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實踐》主題演講,他系統闡述了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大灣區高校與東南亞(東盟)國家高等教育合作前景,雙方的合作將在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人才流動、科研合作、國際發展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強調,高等教育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建設中的獨特功能,需要通過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機制來激活,唯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化與東盟國家的教育互聯互通,才能真正實現多方共贏,為區域乃至世界的發展書寫新篇章。
主題演講環節結束后,泰國正大管理學院校長助理何榮良、李旻鑫,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校長助理塔胡尼?穆罕默德?納吉布,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校長唐建榮共同參與高峰對話。各位嘉賓圍繞中泰民辦高校在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案,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主會場非遺剪紙展覽區。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校長唐建榮圍繞貴陽信息科技學院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他特別提到,貴陽信息科技學院作為貴州省內唯一具備招收國際學生資質的民辦高校,學校一方面深化“請進來”戰略,特邀國際知名學者舉辦專題講座,并于2023年成功舉辦聚焦產學研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論壇;另一方面,有力推動“走出去”舉措,學校多次率代表團赴泰國、新加坡知名學府考察交流,迄今累計選派75名學生赴境外高校研修。他表示,期望貴陽信息科技學院通過此類高層次國際交流平臺,與東盟各國教育界同仁及各界合作伙伴深化協作,共拓國際合作空間,共享發展機遇,合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新格局。
論壇尾聲,貴陽信息科技學院與泰國正大管理學院舉行MOU簽署儀式。這一關鍵舉措標志著兩校朝著高質量、開放式、國際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承載著提升教育品質、助力師生成長、強化學科特色、服務地方發展的多重使命,將為兩校的共同繁榮以及中泰兩國教育交流貢獻積極力量。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作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項目的再度承辦高校,在傳承過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拉緊了與東盟各國院校的合作紐帶。通過一系列精準對接的合作項目,推動與會高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領域實現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非遺剪紙大師工作室”特別攜30余幅以“東盟國際交流周”為主題的作品亮相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主會場,還專設了非遺剪紙文化表演區。這一精心安排讓與會嘉賓得以通過“立體式”沉浸體驗,近距離觸摸非遺的肌理,真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參加此次論壇的還有來自泰國正大管理學院、貴州民族大學、貴陽學院、凱里學院、安順學院、黔南師范學院、貴州交通職業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貴陽人文科技學院、貴州師范學院、貴州學派、貴陽青年企業家商會、湖南益陽商會、貴州對外交流協會等相關代表。
未來,貴陽信息科技學院將以此次論壇為新起點,持續完善國際化辦學體系,積極拓展與東盟各國的教育合作版圖,努力成為中國與東盟教育交流的重要樞紐,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圖/文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