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不少985大學紛紛開設新學院,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的未來技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的和平與發展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中法未來科技學院和量子科技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的空天科學與技術學院、武漢大學的機器人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的創新港學院等。
1)
其實,不僅是985大學,一些知名的211大學也在今年開設了新學院。像北京郵電大學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上海體育大學智慧體育工程學院等。我們注意到,這些新學院大多帶著“未來”、“智能”、“科技”等標簽,可謂是“未來系”扎堆,這究竟是趕時髦還是真遠見?
從表面看,扎堆于“未來技術”、“量子科技”、“機器人”,的確容易讓人產生“蹭熱點”“起大名”的觀感。但如果深入看這些學院的設立背景、學科結構和資源投入,就會發現它們大多是深思熟慮后的戰略布局。
在當前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節點,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不僅是技術高地,更是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戰場。倘若985高校這樣的頂級大學還只盯著傳統學科,守著老本行,那才是真正的危險。
一流大學作為科研創新的主陣地和人才的“孵化器”,肯定要承擔起補齊國家“卡脖子”短板的重任。以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為例,它聚焦的是綠色、低碳、健康、智慧技術,背后反映的則是國家對可持續發展、人民健康以及智慧社會建設的長期戰略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未來科技學院,它與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合作,主動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科研模式和技術標準,為國家培養計算機技術、航空工程等領域的卓越工程師。還有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直接與華為、優必選等13家企業“聯姻”,讓教學和科研成果更直接地服務于產業需求。
世界在變,社會在前行,未來的職場需要的是掌握新技術、具備創新思維、能夠跨界整合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體系需要更新,國家也必須前瞻布局,這不是跟風逐熱,而是面向未來的戰略遠見。
2)
眾多知名大學設立新學院、成立新專業,會給人們一個感覺:這些新專業會非常吃香。 我們不能說這種感覺不對,但依舊要很謹慎,因為新設專業往往缺乏成熟的培養經驗和師資儲備,需要一個摸索和完善的過程,而且熱門專業扎堆,也會帶來“內卷”風險。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恰恰是教育生態自我革新、適應時代的生動體現。大學不再是僵化的知識傳輸機構,而是緊跟社會發展脈搏,甚至引領未來的創新引擎。
而對學生和家長來講,更需要理性看待新學院的誕生,關鍵是做好自身的專業選擇,不能盲目跟風追逐所謂熱門。
首先,興趣與天賦是最好的老師。新專業的出現,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我們只有結合自己的興趣,才能學得更投入、走得更遠。
其次,要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大學四年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職業發展需要我們不斷更新知識、拓展技能。
最后,要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無論是“未來技術”還是“智慧體育”,這些新概念背后是復雜的社會系統和產業邏輯。只有真正理解它們,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和選擇。
今日話題:你對985大學紛紛設立新學院這件事怎么看?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