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走進南大港候鳥棲息地,清風拂過蘆葦蕩,掀起層層綠浪,草木的清香在空氣中漫溢,沁人心脾。
夏日的南大港候鳥棲息地,迎來了白琵鷺、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 宋文峰 攝
伴著歡快的鳥鳴聲,一只只鳥兒或在水面游弋,或在天空盤旋。不時有鳥兒振翅掠過水面,激起一圈圈漣漪,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畫卷。
全力打造“雙世界遺產”城市名片
去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包含南大港候鳥棲息地在內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南大港候鳥棲息地成為我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滄州也成為同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雙世界遺產”城市。
讓我們倍感振奮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指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于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為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的色彩。習近平強調,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要持續(xù)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fā)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用實際行動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我市本著“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理念,全力加強對自然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采取水環(huán)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入侵物種防治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
如今的南大港候鳥棲息地,水質顯著改善,野生動物多樣性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這里棲息、繁殖,為這里增添了靈動的生機。
精心守護 “候鳥天堂”
今年6月,20余只東方白鸛翩然降臨南大港棲息地。它們雪白的羽翼在陽光下折射出珍珠般的光澤,墨色尾羽猶如舞者的裙擺,隨風輕輕拂動。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通常在俄羅斯遠東及我國東北地區(qū)度夏繁衍。此次盛夏時節(jié)大規(guī)模群聚于此,實屬罕見。
“這些小家伙對生存環(huán)境向來挑剔得很。”南大港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副主任王立軍說,它們的到來,正是濕地食物鏈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持續(xù)向好的有力證明。
目前,南大港候鳥棲息地總面積386.6公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tài)修復項目已完成380公頃,預計今年8月底全面竣工。“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這里已成為瀕危物種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眾多鳥類的理想棲息地和覓食地。遷徙候鳥數量從原來的2萬只增加到現在的10萬余只,能觀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8種增至17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從40種增至52種。”王立軍說。
候鳥棲息地一年年變美,愛鳥護鳥的故事也越來越多。前不久,一只患病的白枕鶴在濕地邊落難,趴在草叢一動不動。一位農民發(fā)現后,及時報告濕地管理部門,鳥兒被送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經過專業(yè)救治,鳥兒恢復健康,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鳥兒孵化季節(jié),往往會有一些還不會飛的幼鳥跑到道路上,存在被過往車輛碾壓的危險。”在濕地工作了20多年的巡護員沈明俊,義務當起了幼鳥撿拾員,頂著烈日把跑到外圍的幼鳥轉移到安全區(qū)域。僅今年6月,被他挽救的幼鳥就超過了10只。
如畫美景引來眾多游客
7月24日清晨,游客中心碼頭早已熱鬧起來,天津游客王昊與朋友們登上古色古香的畫舫。
“這是我第二次來,變化真不小。”王昊望著窗外景致感慨。去年南大港候鳥棲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消息傳來,他立刻將這里列入旅行清單,“第一次來就被原生態(tài)風光迷住了,聽說今年添了新項目,特意帶朋友來體驗下。”說著,他舉起相機,定格下鳥兒掠過水面的靈動瞬間。
躋身世界自然遺產,讓這片曾經“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濕地,也愈發(fā)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各地游客心中新的“打卡地”之一。統(tǒng)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景區(qū)游客接待量達31.5萬人次,同比增長3%;綜合旅游收入630.8萬元,同比增長3%。
每逢假期,蒹葭露營地就成了歡樂的海洋。十幾頂白色帳篷在樹蔭下錯落分布,火山石鋪就的小徑旁,孩子們歡快地奔跑嬉戲,水槍噴出的水珠在陽光照耀下,折射出絢麗的光芒。這片露營地占地300多平方米,自“五一”開放以來已成為親子游的熱門之選。“我們提供全套露營裝備,桌椅、天幕應有盡有,還有免費停車場和24小時安保服務。”工作人員說,衛(wèi)生間、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就在50米范圍內,讓游客能輕松享受露營的樂趣。夜幕降臨,“無明火烤肉”區(qū)飄來陣陣誘人香氣,游客們圍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歡聲笑語在夜空中久久回蕩。
在候鳥棲息地南門,一座造型別致、形似船只的世界自然遺產展示中心已初具規(guī)模,工作人員正忙著安裝展陳設備。展示中心總建筑面積8935平方米,預計年底對外開放,將設立科普館、標本館、珍禽館、人與自然館、非遺體驗館以及宣教中心等多個功能區(qū),通過標本、影像、互動等形式,生動展示了濕地與候鳥的故事。“我們希望這里不僅是展示窗口,更是科普教育平臺,讓游客深入了解愛護濕地的重要意義,持續(xù)擦亮世界自然遺產地這張名片。”王立軍說。
南大港產業(yè)園區(qū)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圍繞濕地資源,重點發(fā)展生態(tài)觀光、科普教育、休閑康養(yǎng)等特色旅游產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
黃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 滄州日報
編輯 | 趙浩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