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政壇近日可謂“戲劇性十足”:一邊是總統馬科斯在美國對特朗普極盡恭維,忙著“討好換好處”;另一邊,副總統卻在國內高調反對親美政策,直接給馬科斯“拆了臺”。
【馬科斯和特朗普會面笑得合不攏嘴】
本月中旬,菲總統馬科斯開啟了為期3天的訪美之旅。據菲官員的說法,為了拉近與特朗普的關系,馬科斯甚至搬出了他的母親。
據一位知情官員透露,早在去年11月,特朗普與菲律賓總統馬科斯首次通話時,就立馬提到了一個人:“伊梅爾達現在怎么樣了?”
這個“伊梅爾達”,正是小馬科斯的母親、菲律賓前“第一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她與特朗普的私交,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一個是美國紐約商界的風云人物,一個是菲律賓強人領袖的夫人,活躍在國際富豪圈,兩人曾在多個社交場合碰面。
1991年,特朗普攜第二任妻子瑪拉·梅普爾斯,一同出席了伊梅爾達在紐約舉辦的一場生日派對,彼此關系不言而喻。如今幾十年過去,伊梅爾達已年近百歲,但她當年與特朗普建立的私人情誼,卻被小馬科斯視為一張能打動白宮的“外交老牌”。
菲律賓官員透表示,“馬科斯母親和特朗普的這種私人關系顯然意義重大,這種聯系表明他非常重視友誼,菲方非常希望這種家庭關系能夠轉化為積極的會晤”。
那么,打“母親牌”有沒有用呢?從結果來看,是有一點用的。根據美方消息,其對菲律賓的加稅額度從原來的20%,降到了19%。雖然只下降了1%,但小馬科斯政府對此依舊十分高興,從媒體發出的會面照片來看,馬科斯和特朗普都笑得合不攏嘴。
【特朗普與馬科斯母親合影】
事實上,特朗普的所謂“讓步”并不僅僅是因為馬科斯的母親,而是因為菲律賓方面“給得實在太多了”。從媒體曝光的消息來看,菲方對美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慷慨:包括對美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擴大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配合在南海議題上炒作等。
如此豐厚的條件最后只換來“1%”的讓步,而且菲方還得對美方“感恩戴德”,馬科斯政府的這種低姿態實在是令人唏噓。
而就在馬科斯這邊鉚足了勁兒討好特朗普的同時,杜特爾特的女兒,菲副總統莎拉卻在菲國內忙著“拆臺”。
此前菲律賓駐美大使曾透露稱,美方準備在菲律賓的蘇比克灣建立一個彈藥工廠,以方便美軍就近獲得物資補充的計劃。但莎拉對此持反對意見。
日前,薩拉·杜特爾特發表公開講話,呼吁民眾反對美國在菲律賓設立彈藥生產設施的提議。她表示,美國此舉可能危及菲律賓的獨立外交政策,同時莎拉還強調:菲律賓不應為其他國家利益而犧牲自身立場。
這番表態無異于在馬科斯對美外交的臉上扇了一巴掌,也徹底暴露了菲律賓政壇的“分裂現實”——總統在拼命討好美國,副總統卻在極力反對。
要知道,莎拉·杜特爾特并非普通政客,而是前總統杜特爾特的女兒,手握南部多個地方政府資源,民意基礎深厚。她的反對,極有可能點燃國內更大范圍的反美情緒。
莎拉此次"拆臺"行為的背后,既有意識形態的沖突,也有明顯的政治考量。馬科斯上臺之后便堅定推行“親美”路線,允許美軍擴大在菲駐軍點數量,多次配合美國在南海挑釁生事,幾乎把菲律賓打造成了美國在南海的“橋頭堡”。
【莎拉呼吁菲民眾抵制美國在菲建彈藥廠的提議】
但這種行為并沒有換來什么好處。美方雖然多次承諾會給美國資金支援,但所謂的資金卻遲遲沒有到位,對菲律賓的防務保護也都只是嘴上說說,真見到解放軍軍艦,美軍跑得比誰都快。
而且大量菲國民眾對美國干預本國事務早已心存不滿,美國一手推動的中菲關系惡化,也讓菲商界和民眾叫苦不迭。在此背景下,馬科斯繼續“倒貼”美國自然會引發劇烈反噬。
站在中國的視角看,莎拉的這種行為看似是在給馬科斯“使絆子”,但實際上是在給菲律賓民眾尋找出路和退路。畢竟如果任由馬科斯繼續對美國“俯首帖耳”,菲律賓遲早會被其送入“火坑”。
不過眼下馬科斯依舊穩坐總統之位,杜特爾特父女能否在接下來幾年重新登上菲律賓政壇頂峰,還有待觀察。
對中國來說,關鍵是要看清菲律賓政治不是鐵板一塊,它內部同樣有博弈、有分歧。南海這盤棋,光看馬科斯一個人還不夠,得看全局、看長遠。只有這樣,才能在南海這盤大棋中,真正做到未雨綢繆、主動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