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春天,東亞旅游市場競爭激烈,尤其在人們“報復性”旅游熱潮過后,各國為招攬游客頻頻發力。
日本作為亞洲發達的國家之一,暫時占據優勢,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外國游客數量沖破一千萬大關,達到1054萬人次。
韓國還不到日本的一半,僅僅只有430萬,相比之下中國接待游客的數量也不少,只是結果令人意外。
那么我國到底有多少?
日本的“吸客秘訣”
日本能夠取得2025年旅游開門紅,并非偶然,最大的功臣當屬日元貶值。
日元匯率跌跌不休,對拿著美元歐元的游客來說,日本的一切都像自動打了7折。
這張折扣券威力可大得很,歐美游客的錢包像是被施了魔法,憑空鼓了起來,自然要抓緊消費一波。
于是,東京銀座的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不再只是亞洲面孔,其中混雜著大量歐美人。
外國游客三個月就在日本砸下了2.27萬億日元,平均每個人花了快22萬日元,這讓日本政府笑得合不攏嘴。
日元的貶值,確實成功把日本推上了這場游客爭奪戰的頭把交椅。但如果只盯著匯率,那就太小看日本了。
日本旅游業真正的殺手锏,是它經營了幾十年的文化軟實力。
而動漫,早已把日本的地標種在了全世界年輕人的心里。
有多少人是為了親眼看看《千與千尋》里油屋的原型,或是去《名偵探柯南》的通天閣打個卡,才訂下了機票?
真的去往日本之后,你上午還在奈良公園被小鹿追著要餅干,下午就可能坐在大阪道頓堀的街邊吃著滾燙的章魚燒。
古老的寺廟和新潮的商業街,無縫切換,互不打擾。
更可怕的是它高效得像精密儀器的基礎設施。一張新干線車票,三小時就能把你從東京的鋼筋水泥叢林,送到京都的唐風宋韻庭院。
“早上去看富士山的雪,中午去吃神戶的牛”,在這里不是一句空話。
當然,甜蜜也有煩惱。京都的公交車快被游客擠爆了,本地人甚至抱怨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如何把洶涌的人潮,轉化為更高質量的消費,而不是一場幸福的煩惱,成了日本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
韓國另辟蹊徑
眼見日本流量登頂,韓國并未選擇正面硬剛,而是另辟蹊徑,走上了一條更為明智的道路。
它的算盤打得非常清楚:深度綁定中國市場,然后把“美”的生意做絕。
盡管民間偶爾有些不和諧的聲音,但韓國官方這次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宣布對中國團隊游客免簽。
既是對中國此前單方面免簽的禮貌回應,更是對市場的精準判斷。因為數據顯示,中國游客的人均消費力,實在是太能打了。
一季度,中國游客在韓國的人均信用卡消費額,是日本游客的1.5倍。
“醫美”則是韓國的另一張王牌。首爾江南的美容一條街,中文流利得像是開在中國。韓式皮膚管理、半永久妝容,每一項都精準地戳在中國游客的需求點上。
再加上K-pop和韓劇制造的文化濾鏡,年輕人天然就對這里充滿向往。
明洞和弘大的街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普及度,甚至讓一些中國小城市的游客都感到驚訝。從文化“種草”,到商業“拔草”,韓國將這一流程玩得爐火純青。
中國接待游客數量是多少?
面對大招頻出的日韓,中國選擇用一種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吸引外來游客的到來。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簽證,從144小時過境免簽,一口氣延長到240小時,甚至直接對法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單方面免簽。
政策一出,效果立竿見影。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入境游客數量,即便以最保守的921.5萬來計算,其增速也超30%。
上海一個城市,就迎來了近175萬外國游客,其中韓國人最多。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外國游客也不再只盯著“北上廣”了。他們開始探索更深的內陸,發現那些藏在山水之間的中國。
在韓國的社交媒體上,“周五下班,打個飛的去中國過周末”,居然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當然,中國的入境游想全面爆發,面前還有幾座山要翻。
一些西方媒體常年的片面報道,讓不少外國人對中國還抱著刻板印象。而在旅游服務的成熟度上,尤其是在支付和語言便利性上,非一線城市和東京這樣的對手相比,確實還有差距。
然而,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五十六個民族的獨特風情,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錦繡山河,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復制的瑰寶。
結語
日本想讓游客花更多的錢,體驗更頂級的服務。韓國在繼續深挖它的“粉絲經濟”和“美麗經濟”。而中國,正在用更寬廣的胸懷,迎接四方來客。
這不只是一場旅游業的競賽。當一張張機票被預訂,當一個個行李箱在傳送帶上流動的,可不止是人和錢。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