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福建漳州的九十九灣貫穿漳州市主城區,因蜿蜒曲折而得名,2022年成為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遺產。盛夏時節,這里也成為周邊市民親水的好去處。
清晨的九十九灣,水光瀲滟,一片靜謐。如鏡般的水面上倒映著沿岸綿延鋪展的閩南紅磚建筑群。這些獨具閩南特色的建筑臨水而立,為河道增添了幾分古樸與厚重的韻味。然而在十幾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那時這里河道淤積、污水橫流,沿岸遍布養殖場和小工廠。
2012年,當地對中心城區內河水系啟動全面綜合治理,不僅疏通了九十九灣主支流17.2公里的淤積河道,還建成了上美湖、湘橋湖等生態濕地。
漳州市龍文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金大勇:我們在源頭治理上精準發力,排查入河排污口121個,并建立一口一冊電子檔案,對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實施雨污分流分類整治,同時,建立立體化監測執法體系,通過生態云平臺實時跟蹤水質數據,發現異常立即溯源。
當初的“臭水溝”已變成惠及百姓的“幸福河”,沿岸的生態綠道串起了紅磚古厝,優美的濱江環境讓這里成為了市民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如今,這里年均接待游客達140萬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