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翟欽奇 趙景鋒
對外地人來講,位于內蒙古正北方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是陌生的,以至于不少人將其錯稱為“四王子旗”。若了解,恐也多是從2003年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降落到其境內開始的。后來,被譽為“草原母親”的都貴瑪又從這里感動中國 ……除卻上述鮮艷的光環,這塊土地上至今還有外界所不了解的諸多神奇……
7月下旬,筆者一行驅車從呼和浩特市中心出發,沿209國道穿過陰山,約一個半小時后抵達四子王旗旗府所在地烏蘭花鎮。當地友人說,現在快多了,過去從呼市過來要翻越大青山,狹窄的山路盤旋彎曲,且有落石滑坡之險,雨季更是令人提心吊膽,是如今209國道上悠長的隧道解決了這些難題。
緣何是四子王旗而非四王子旗?史載,明朝末年,成吉思汗胞弟哈卜圖·哈撒爾第十五代嫡孫諾延泰的四個兒子游牧于呼倫貝爾,故得名四子部落,于17世紀30年代初歸附后金。1636年,清廷授老三鄂木布札薩克,統領四子部落。1649年,清廷為防范漠北和漠西蒙古的外患,將駐扎在興安嶺的四子部落調遷于陰山北駐牧,諾延泰的四個兒子分而治之,老三鄂木布晉封為多羅郡王,史稱四子部落郡王旗。1912年,北洋政府封該旗郡王為親王,旗名遂變為“四子部落和碩親王旗”,簡稱“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入口處。翟欽奇攝
迎著晨光,筆者走進該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該基地分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大愛歷史佳話”等7個部分,通過16000余字的介紹和230余張照片等,生動再現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詳細講述了“人民楷模”都貴瑪傾心養育28名孤兒的感人故事。觀看中,令筆者想不到的是,都貴瑪老人的蒙語書寫竟然那么漂亮。問起現狀,講解員說,老人今年約83歲,身體康健、生活安逸。有一個女兒在旗里工作,她冬天在旗府過冬,天暖后,就回到草原舊居……
四子王旗博物館“神舟家園”展廳。翟欽奇攝
展品豐富、特色濃郁的四子王旗博物館,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該館分為歷史文化展廳、航天展廳、民族團結進步展廳等6個展廳。時機不巧,因正在重新布展歷史文化展廳沒能觀看。讓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神舟家園”展廳。該展廳設置航天運載火箭、降落場、神舟飛船、神舟返回艙、降落傘等實景模型,展示我國載人航天、空間對接及神舟返回的過程,圖文并茂講述了我國航天發展史,以及神舟飛船十一次從這里落地返回的驕傲。筆者注意到,里面陳列著許多神舟飛船的部件。工作人員告訴,這些非真品,而是相關部門為感謝當地贈送的高度仿真品。進入模擬太空艙,燈光閃爍,一種強烈的眩暈感忽地襲來,同行者均有此感。友人說,當地為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航天卻又使當地聲名遠播,楊利偉當年返回降落的地點為紅格爾蘇木的阿木古都牧場,現已成為著名旅游景點。
原地埋藏館。四子王旗宣傳部供圖
博物館的旁邊就是赫赫有名的哺乳動物化石原地埋藏館。該館內的哺乳動物化石是在1991年磚廠取土時發現的,其數量之多、分布密度之大實屬國內罕見。經鑒定,該區域曾經生存的古生物為典型的“三趾馬動物群”,包含三趾馬、大唇犀、羚羊、鬣狗、劍齒虎等,距今約600-800萬年。這些化石發現的科學意義極其重大。2004年,該地建起我國第一個哺乳動物化石原地埋藏館,2014年被國土資源部批準建立“四子王國家地質公園”,同年2月被國家化石專家委員會批準為“國家第一批重點古生物化石產地”。2023年室內進行布展升級、室外對外造型進行改造,同時將地層長廊與博物館主體連接起來。拾級而上, 映入眼簾的是遠古不同時期的地貌地層,但不知怎的,耳邊卻似乎響起了逝者如斯夫、如夢幻泡影……
大紅山奇景。四子王旗宣傳部供圖
位于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正北部55公里處的大紅山,也叫紅崖臺地,是構成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內容。該山形成于2300萬年前的第三紀漸新世晚期。揭露出的紅色地層剖面,堪稱我國乃至亞洲最連續、最完整的第三系標準地層剖面。地層中富含大量第三紀各地質年代的哺乳動物化石,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當地百姓說,該山的顏色、形態、四季變幻等,一直吸引著眾多游客。海外游客說,該山頗似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下羚羊大峽谷……
器型各異的蒙鈞瓷。翟欽奇攝
成功復燒出斷代800多年的鈞瓷,是當地一件頗具傳奇的事。2010年7月,當地青年閆強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四子王旗從教。他告訴筆者,四子王旗城卜子古城曾經出土了大量的宋、金、元鈞瓷器物,其中有許多“鈞蘭大碗”,那時北京潘家園的市面上幾乎隨處可見,而這些東西就是由四子王當地燒制而成。懷著高度的熱愛,閆強決定復燒已經斷代800多年的鈞瓷。自2014年始,他先后去山東、景德鎮、河南等地學習考察等,歷經千辛萬苦,在2017年利用本土資源和現代化鈞瓷工藝結合,終于成功復燒。友人告訴,四子王盛產高品質的高嶺土,閆強的成功復燒揭開了當地大力發展陶瓷產業的序幕。
對文玩愛好者及佛教信仰者而言,天珠頗為珍貴。
而這些年來,繼藏天珠之后頗為走紅的蒙天珠就主要產自四子王旗。蒙天珠由九眼石頁巖制成,是碧玉、瑪瑙、玉髓、水晶等共生而成。在旗府和平路南段的兩側,有許多經營蒙天珠及奇石的商店。筆者去時,因許多店主前去阿拉善左旗參加石展而店門關閉。其它店鋪里產品的種類質量等參差不齊,價格也高低不一。有趣的是,經營農家宴的孫樹明先生也是一位蒙天珠的超級愛好者,其所收藏經營的產品多很精美,他堅信,因當地九眼石頁巖礦已被禁采多年,而能用于雕琢蒙天珠的原料占比不足5%,故定能再次迎來蒙天珠市場的火爆……
羊雜焙子。張蜀雁攝
如今,當地特色食品之豐富令人驚訝。當地人的一天是從早晨的一碗羊雜碎開始的。清晨,走進四子王旗烏蘭花鎮的“東梁雜碎一條街”,濃郁的煙火氣撲面而來,許多店鋪里空位難尋。每年8月,當地都舉辦羊雜大會。據說,精食羊雜碎在當地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眼下,羊雜碎正在成為四子王的一張金名片、一個新產業。友人告知,若要尋覓更多當地風味,位于烏蘭花鎮新區的杜爾伯特美食街當是個好去處,有羊雜、蒙餐、燒麥、涮肉、莜面、紅燜羊肉、奶食等傳統特色美食,也有各種內地美味佳肴……
在四子王旗的日子里,筆者逐步感受了解到其種種特殊性或神奇所在。北與蒙古國接壤,是內蒙古20個邊境旗(市、區)之一,邊境線長約104公里。全旗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占烏蘭察布市總面積的46%。已發現和探明礦種40余種,占烏蘭察布市探明礦種的67%。超長寒涼的氣候等優勢,使這里成為全國三大馬鈴薯種子基地之一 。現留存500余畝300余株胡楊林一處,是全國現存三片胡楊林之一……
格根塔拉景區。四子王旗宣傳部供圖
四子王旗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帶,降雨量頗少,長期深受缺水干旱之苦。然而,今年的降雨量卻非常豐富,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羊草、冰草、披堿草和各種色彩的鮮花。風吹草低、蝶飛蟲鳴,牧人們更是滿心歡喜。臨走前,他們一再叮囑:8月初至中旬,風景如畫的格根塔拉草原上要舉辦羊雜節和那達慕,可一定要來啊!筆者知道,那時,在馬頭琴聲和歡騰的歌舞里,會真切地感受到這草原上傳統依舊、風情依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