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yī)藥)
轉自:中國醫(yī)藥
昨日央視《新聞聯(lián)播》
通用技術中國醫(yī)藥投資建立的
內蒙古通用中藥有限公司出鏡
中藥材趁鮮加工車間、種植基地精彩亮相
公司所屬內蒙古中藥黃芪切片車間
報道全文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內蒙古武川:昔日馬背殺敵 今日紅色沃土展新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lián)播):內蒙古武川縣是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核心區(qū)域。抗戰(zhàn)期間,騎兵在此馳騁,軍民團結一心,譜寫了山巔扎營、馬背殺敵的傳奇。如今,武川縣發(fā)展起特色農牧業(yè)、紅色旅游等,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老區(qū)面貌煥然一新。
在內蒙古武川縣大青山深處的得勝溝村,平均海拔約2000米,山勢陡峭、隱蔽性強,這里曾是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司令部舊址。1938年,由八路軍組建的一支2300多人的隊伍,從山西出發(fā),一路北上,他們穿越平綏鐵路封鎖線,挺進大青山深處,建立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之后,根據地組建了騎兵游擊隊,以山區(qū)為依托,靈活機動開展騎兵游擊戰(zhàn)。1938年至1942年間,八路軍與各族群眾在這里與日偽軍展開500多次戰(zhàn)斗。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武川縣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特色種植、畜牧養(yǎng)殖等產業(yè)。2019年,武川縣正式脫貧摘帽。
依托紅色資源,當地建立起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旅游區(qū),打造精品旅游線路,2024年,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旅游總花費1.3億元。
同時,武川縣發(fā)揮當地黃芪等中藥材種植優(yōu)勢,推廣滴灌等精細化管理措施,拓展精深加工,推動黃芪產業(yè)全鏈條升級。目前,全縣黃芪種植面積約3萬畝,產值突破1億元。武川縣同步培育了燕麥、藜麥、肉羊等特色農牧業(yè),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81%,促進農民增收。
通用技術中國醫(yī)藥貫徹落實通用技術集團黨組部署安排,連續(xù)23年對口幫扶內蒙古武川縣,始終錨定以產業(yè)振興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深入挖掘以黃芪為代表的道地藥材價值,以派駐掛職干部和投資興業(yè)為具體抓手,與武川縣政府統(tǒng)籌“政企學研用”資源,興修水利、推廣規(guī)模化種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創(chuàng)新“土地流轉補貼+種植激勵”共享機制,帶動黃芪種植面積增33%、農戶年增收1.5萬元。公司還將加強科技賦能,新設科技小院,引入高校團隊攻關育種與病害,建立可全程追溯的數字化GAP系統(tǒng);加強產業(yè)穿行,延伸藥食同源產品鏈,提升趁鮮加工產能達2000噸。在2024年中蒙藥材產業(yè)發(fā)展大會上,公司聯(lián)動全國資源推廣武川黃芪,品牌效應輻射周邊,形成“政策整合+科技賦能+利益共享”的鄉(xiāng)村振興樣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