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中國宣布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正式動工,然而,印度卻表示強烈不滿。
印度不僅發表聲明,還在文章《中國必須牢記印度的底線》中提出四個“中方必須讓步”的問題,語氣激烈,毫不留情。
難道這是印度有意挑釁,還是另有所圖?而中國將如何回應?
印度突然劃四條“紅線”
最近印度提出了四項對華政策要求,說是“底線”,聽起來像是給中國設置了四道“門檻”。第一他們提出中印對話要“平等”,意思就是不管兩國差距多大,中國都得拿出一個“平等”的姿態。
說實話,這要求有點像一個籃球比賽,明明你一米九,我一米五,結果對方要求我彎腰打球。再怎么說,差距就擺在那兒,非得裝作沒看見,真有點強人所難。
第二個,印度要求中國“修復信任赤字”,聽著像是在說:“你挑的事,憑什么我來擦屁股?”
他們指責過去的邊境摩擦讓雙方的信任出了問題,而中國應該主動化解這些危機。
可問題是,雙方的信任本來就沒建立起來,印度自己時而合作,時而對抗,怎么修得好呢?想讓中國主動低頭,不怕自己被冷落了?
第三項要求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印度居然希望中國限制與巴基斯坦的合作,理由是這威脅到“印度戰略安全”。
中巴是中國的全天候戰略伙伴,印度怎么能指望我們為了他們的要求,放棄跟巴基斯坦的合作呢?這一要求不就是要讓中國在自己的地盤上改變規則。
最后一個紅線,印度還提到要解決貿易逆差和技術管控的問題。
這一聽就讓人笑了,去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高達1384億美元,中國是印度的最大貿易伙伴。
印度自己制造業發展遲緩,卻希望中國解決他們的貿易逆差問題,這要求就是“空中樓閣”,你想我幫你發展工業,但現實就是印度要面臨的問題,不能一味依賴中國。
這些要求聽起來不小,可一看就知道不是那么簡單,對中國來說,這四個要求可能就是給人做夢用的,遠遠超出了可操作范圍。
印度外交政策的急轉彎背后,是印度實打實的“焦慮”了。
印度強硬背后
印度這次明顯不是沖動,要知道,印度在看著中國在南亞、東南亞逐漸打響影響力的同時,心里早就開始打鼓了。
這幾年,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大規模合作項目,幾乎在周邊國家上撒下了滿滿的資源和項目。
從中巴經濟走廊到與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國的合作,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鋪得如火如荼。
想想看,這些國家的經濟都受益了,交通、電力等也都得到了改善。
而中國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簡直讓印度心頭不寧,畢竟南亞可是它的“傳統勢力范圍”。
可如今,看到中國和巴基斯坦在中巴經濟走廊上走得越來越親密,印度坐不住了,怕自己被“擠出去”。
于是,印度的媒體和政客們忙不迭地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的合作,企圖找回在地區的“主導地位”。
再來看看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里的失望,最初,印度期望借著這個平臺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一起聯合起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
可是,結果讓印度非常失落,這個機制看上去是個“4國聯盟”,但實際上,印度不過是充當了遏制中國的工具罷了。
尤其是在涉及印度核心利益時,其他三國并沒有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反而在貿易領域,印度與美國的摩擦不斷,特別是在農產品和信息技術領域。
印度這才意識到,自己并不是那個“重要的角色”,而且,經濟上的發展也沒達到預期。
所以,印度開始對中國展現出更強硬的態度,提出一系列“紅線”要求,企圖通過這種方式重振自己的地位,甚至借此找回點面子。
無奈的是,印度的制造業發展遲遲沒有突破,基礎設施、政策穩定性等問題讓它一直跟不上中國的步伐,只能在外交上“發火”了。
看似有理實則無理
可印度一邊大喊自己紅線不可觸碰,另一邊又在別人的核心利益上動手腳。
比如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印度嘴上說尊重,轉眼就派了個大規模的代表團去臺灣,名義是學習交流,實際上大家心里清楚得很。
再看西藏問題,印度總有一股子精力,總喜歡在媒體上說三道四,煽風點火,搞得像總理都曾親自表態,根本就是不打招呼就插手別國內政。
有意思的是,印度對自己要求嚴格,別人就得照顧它的情緒。
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那可是幾十年風雨同舟建立起來的“鐵桿”情誼。
印度居然要求中國疏遠老朋友,試圖為了它的安全感破壞這種穩定的關系,這要是換了誰,誰都不愿意接受吧?
再看克什米爾問題,根子在英國殖民時期的分治,現在印度卻想讓外部大國站隊,幫它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實在是脫離現實。
印度自己處理不好的事,非得靠外人幫忙解決,顯得有些不成熟。
盡管兩國媒體天天吵得熱火朝天,但高層的溝通渠道從沒斷過。
外交、國防、安全領域的高級別互動依然在進行,這證明兩國的決策者明白,日子還得過,問題還是要解決。
中國一直在等一個務實的印度,一起做生意、搞經濟,大家一起發展,不是更好么?而不是在地緣政治的零和博弈中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媒體上那些鬧得沸沸揚揚的事情,很多時候并不代表國家的真正利益,背后往往藏著商販、教派勢力,甚至是某些喜歡攪局的外部力量。
對于這些人來說,中印關系越緊張,他們的利益就越大,真正推動關系改善的,還是兩國坐下來,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結語
中印關系,不是單純的媒體吵架、領土爭執,更不是你我之間的各自為政,而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找到平衡點,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既然如此,為何不在發展經濟、促進合作上多下些功夫呢?
一直在零和博弈中耗費心力,不僅耗時費力,還得不償失,對此你認為呢?中印關系真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或者說,大家是否已經有些厭倦了這種無休止的對立和沖突?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