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
近日,錫林郭勒盟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
內蒙古降大暴雨
進入7月下旬后,西北太平洋臺風活躍,加之副高的異常偏北,推動我國主雨帶不斷北上,這也間接導致內蒙古的天氣格局大洗牌。
從7月23日開始,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通遼市等中東部多地下出了南方“梅雨天”的陣勢,主雨帶在陰山到長城沿線來回擺動,瘋狂放水,我區部分地區出現罕見的暴雨到大暴雨。特別是昨天到今晨,隨著大氣環流的調整,雨帶繼續跨越陰山山脈,進入錫林郭勒盟草原腹地,一度突破季風影響的地理邊界線,在“非季風區下大暴雨”的現象級事件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此持續性強降水對我區基礎設施、農牧業生產和城市運行帶來較大考驗,局部存在強對流天氣還易引發山洪、地質災害和城市內澇。內蒙古氣象部門今天下午繼續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和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預警
原因
背景
臺風與副高聯手輸送水汽
實際上,極端天氣的出現往往不會單獨發生,它背后往往是更大尺度氣象系統配合的結果。這一次也不例外,導致內蒙古出現大暴雨的原因,正是臺風與副熱帶高壓相互作用后的“遠程共振”。
副高
那么,為什么遠在東海的臺風能把暴雨“甩”到塞外草原來?答案就是今年第7號臺風——范斯高。
今天凌晨前后,由于范斯高的結構松散、強度不強,在即將登陸我國前夕已經降格為熱帶低壓,退出了臺風的名號,但它前期的環流范圍卻很寬大,尤其是北側的氣流非常活躍。“范斯高”的北側環流正與副熱帶高壓邊緣產生耦合效應,兩者共同構建起一條橫跨中國東南沿海直至華北地區的“水汽高速通道”。這條通道相當于一根巨大的“水管子”,不斷將南海、東海一帶的海洋濕潤空氣輸送至我區。所以說,副熱帶高壓偏北偏強,加上臺風群活躍,是我區多地暴雨反復的重要背景。
今天,呼和浩特市烏云密布、持續降雨。
除了“范斯高”,這幾天我國東南沿海還迎來了一連串其他兩個臺風,三個海上臺風的龐大云系緊密相連,這種又大又松散的低壓,它們會泵出水汽,但因為自己太弱又收不住水汽。所以這些水汽會在副高南側東風氣流幫助下輸送到內蒙古,使得我區整體的水汽密度和持久的水汽支持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所以說一場異常嚴重的強降雨事件的發生,往往并不是一兩個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結果,它們是需要多方因素在機緣巧合之下相互協同、共同努力的結果。
水汽豐沛
今天
6站降水破歷史極值
今天白天,異常偏北的主雨帶繼續給我區帶來了非常極端的暴雨天氣。從今天下午15時的衛星云圖和雷達返射圖來看,大量濃厚云層和雷達回波仍覆蓋在我區中部上空,說明上述地區仍是持續降雨的主要打擊對象,很多地方也繼續著“破紀錄”之旅。
云圖
據內蒙古氣象部門監測顯示,7月25日08時至7月26日08時,全區有6個國家站單日降水量突破了歷史極值,分別是: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集寧區和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太仆寺旗降水量超過歷史極值。
紀錄
2025年7月25日08時至7月26日08時降水量超歷史極值站點 (單位:毫米)
同時,從23日08時-26日11時,全區已有12個盟市103個旗縣的2444個站點出現降水,其中,9個旗縣32個站出現250.0毫米以上的降水;累積降水量前三甲均位于呼和浩特市,分別為呼和浩特市紅山口355.9毫米、哈拉更溝中段334.6毫米,回民區G209國道下行(K416)321.3毫米。
首府
明后天降雨東移
這次呼和浩特等地的暴雨是臺風遠距離“送水”的一個代表性事件,而這種暴雨“搬家”現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可能頻繁發生。目前來看,由于副高還要堅持1-2天不退,接下來我區大部仍然降雨頻繁。明天開始,我區中西部的降雨暫停,暴雨中心將一路東移到呼倫貝爾一帶,隨著雨帶東移,我區的降雨過程顯然還沒有徹底結束。
從7月29日的數值預報圖來看,一個冷渦中心正在我區東部頭頂上形成;與此同時,西部的暖脊也正在崛起,屆時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激烈大戲上演。根據目前的趨勢,未來三到五天,我區中部偏東北、東北部和東南部偏南地區將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區有暴雨。
具體來看,7月28日08時至31日08時,錫林郭勒盟東北部、赤峰市南部、通遼市南部、興安盟西部和北部、呼倫貝爾市大部有中到大雨,呼倫貝爾市北部和東南部部分地區有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請主雨帶上的公眾務必保持高度警惕,提前防范強降水可能帶來的各類風險。
今年以來全區降水為歷史同期第2多
尤其需要關注的是,這一輪降水過程的“異常性”。目前,我區多地的降水量都將比常年同期偏多40%至80%,個別區域甚至達到正常水平的兩倍以上。截至到昨天,呼和浩特年降水量已經來到452.1毫米、是常年同期水平的234%。
同時,今年以來(1月1日-7月25日)內蒙古平均降水量(08-08時)為258.2毫米,較去年同期偏多79.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86.1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多。
這種大跨度、非典型性的雨帶北抬,背后并不只是副高和臺風的簡單推動,更可能與全球變暖背景下大氣環流系統長期變化密切相關。我們不要輕易認為,這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就是在今年我區“七下八上”主汛期期間的最強降雨過程,經此一役之后,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一場特大暴雨災害的發生,往往不會如此簡單,多數的極端暴雨天氣,往往是在多種因素,特別是在臺風中心的殘余勢力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同時又有強勢冷空氣參與其中所共同形成的結果。
至于此次強降雨事件是我區偶發的極端氣象事件還是會在以后經常化?這還需要從更長時間尺度、全球氣候背景中進行科學解讀。未來類似情況還可能頻繁出現,因此國家和地方在基礎設施、洪澇預案、農牧業規劃等方面都需進一步調整思路,不再以“常年平均”作為唯一參照。
未來
西部走晴曬路線
高溫
與中東部陰雨連綿截然相反的是,西部的阿拉善盟一帶連日來卻是陽光普照、走晴曬路線。受大陸高壓影響,這里的高溫持續不退,今天下午15時,額濟納旗很多自動站已經監測到接近40度的高溫。預計未來三天,達來呼布鎮、拐子湖等地還有可能升到40度或以上。
今天午后,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晴曬當道。
而西部的這波高溫將在明后天副高撤退后,向中東部擴展。明天起的未來三天,隨著晴天回歸,中西部和東南部很多區域的最高氣溫都會重回30度以上,烏海市一帶還有3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防暑降溫措施還得重視起來。
7月28日08時至31日08時,西部偏西和偏北、中部偏西北地區有35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阿拉善盟西部和北部、巴彥淖爾市西北部、烏蘭察布市北部偏北、錫林郭勒盟西北部部分地區有37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阿拉善盟北部有40度及以上高溫天氣。內蒙古氣象臺今天上午已經發布了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內蒙古天氣”溫馨提示
大雨之中,除了城市積澇、道路中斷等常見問題,更需關注的是山區的地質災害隱患。強降水過后,山體土壤含水飽和,一旦再次遭遇暴雨,極易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山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建議東部暴雨區的居民和計劃前往該區域旅游、出差的朋友,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的最新預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對于山地景區和鄉村道路,要尤其注意避免暴雨期間外出活動。從農業角度看,眼下正值我區大豆、玉米生長關鍵期,持續性強降水可能影響授粉和灌漿期產量,嚴重時還會造成田間澇害;而對草原牧區來說,盡管短期雨水有利于草場生長,但持續性濕潤天氣也會誘發疫病,增加畜牧業壓力。
全區
未來三天天氣預報
明天
26日20時至27日20時
我區西部偏東南、中東部大部地區多云,有小雨或雷陣雨,其中,鄂爾多斯市東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偏南、烏蘭察布市南部偏南、錫林郭勒盟南部偏南、赤峰市南部、通遼市南部有中到大雨,赤峰市南部部分地區、通遼市南部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西部偏西和偏北地區有35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西部偏西北地區有37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有40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后天
27日20時至28日20時
我區西部偏東南、中東部大部地區多云,有小雨或雷陣雨,其中,錫林郭勒盟北部部分地區、赤峰市南部和東部偏東、通遼市西部、興安盟西部和北部、呼倫貝爾市南部和中部有中雨,赤峰市西南部、興安盟西部和東北部部分地區、呼倫貝爾市東南部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西部偏西和偏北地區有35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西部偏西北地區有37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有40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大后天
28日20時至29日20時
我區西部偏西北和偏南、中部偏南和偏東、東部大部地區多云,有小雨或雷陣雨,其中,鄂爾多斯市東南部部分地區、興安盟西北部和東部偏東、呼倫貝爾市大部有中到大雨,呼倫貝爾市北部部分地區有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西部偏西、中部偏北和東北部偏西地區4、5級短時6、7級偏東風或西北風;西部偏西地區有35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西部偏西北地區有37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有40度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來源:內蒙古天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