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虛擬世界成為學生的避暑勝地,卻也被精心布置了層層陷阱。高一學生小李,在游戲大廳看到一則極具誘惑力的兼職廣告:"居家兼職做客服,動動手指日賺150元"。
不假思索,他點開了那個閃爍的私聊窗口。
對方自稱"客服團隊",宣稱因業務量大增急需人手:"工作很簡單,只要打打電話,告訴對方‘百萬保險即將到期,不想被扣款就撥打技術員電話辦理退款’。打一通就賺幾塊錢!"
小李沒有猶豫,抓起手機,迫不及待開始撥打對方提供的號碼。
短短20分鐘,手指翻飛間,"成功"撥打十幾通電話,所謂的"報酬"也象征性到手。然而,他尚未來得及感受這份輕松的"喜悅",門外已傳來警察的敲門聲。
現實如刺骨的冰水潑面——那些電話并非所謂"客服",而是詐騙鏈的關鍵環節。小李口中所說的"技術員電話",是詐騙分子設置的致命誘餌,那些被精心引導"辦理退款"的人,才是真正待宰的目標。而他付出的每一分鐘努力,都在為他人搭建傾家蕩產的悲劇舞臺。
所幸民警及時介入,制止了更嚴重的后果,避免無辜者真金白銀的損失。然而民警的眼神絕非冷漠:"孩子啊,你是被騙的人,自己還不知道,卻已經幫著騙別人了。屏幕后邊的騙子在笑,錢已到賬,你卻要在責任簿上被記錄。"
面對少年懵懂與驚駭交加的臉龐,民警除了訓誡和揭露騙術,只能將沉甸甸的安全囑托托付家長:"暑假孩子心思天真,千萬別讓他們因為一點‘輕松錢’,懵懵懂懂就成了犯罪鏈條上的一環!"
小李的經歷絕非孤例!游戲世界、社交平臺,騙子化身"用工老板",專挑這些暑假涌入的、對收入渴望但辨別能力尚弱的學生下手:
他們精心設置零門檻陷阱:只需一臺手機,"在家賺錢"、"日結輕松"、"無需經驗",直擊青少年對"獨立"和"零花錢"的渴望;
他們將學生包裝為"客服"盾牌:利用少年樸實的面容和尚未成熟的聲線,為詐騙披上真實可信的外衣,受害者更容易卸下防備;
他們層層切割只為自保:真正操作銀行卡、誘導轉賬的環節深藏幕后,這些被利用的學生僅接觸到詐騙鏈條的皮毛,成了最容易暴露也最容易犧牲的"中間人"。
別等到民警登門才知悔之已晚!
- 警惕孩子"零門檻"高回報兼職:天上不會掉餡餅,日賺百元的承諾更可能是催命符;對游戲內私下招聘更要高度警惕;
- 留意孩子是否過度關注手機或談及"客服"內容:頻繁撥打電話、談論"保險到期"、"系統異常"等話術時務必追問細節;
- 為孩子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為他們的線上世界構筑第一道防火墻。
我們的孩子是單純的探索者,但網絡森林不乏覬覦者的眼睛。當孩子在虛擬世界追逐"第一桶金"的快感,騙子也在角落舔舐獠牙,算計著他們的單純與時間。
這份輕松背后不是財富承諾,而是幫兇身份的無聲烙印。
當誘惑裹挾著甜膩的謊言靠近,請記?。赫嬲龑儆谖磥淼莫毩⑴c價值,從不會滋生在別人崩塌的財富廢墟之上。
暑假可以自由探索,但絕不能被黑暗力量利用去傷害他人、葬送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