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科主任李慧靈——
以醫報國 向戰而行
■解放軍報記者 孫興維 特約記者 張彥昕 張 密
李慧靈為官兵講解急救知識。匡 野攝
烈日炙烤,浪花翻卷,“絲路方舟”號醫院船破浪前行。
海風拂過甲板,一名身穿迷彩服、佩戴紅十字袖標的女軍人憑欄遠眺。醫院船即將抵達島礁,想起曾親手救治的戰友,她的心中滿是期待。
她是李慧靈,現任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科主任。
像這樣前往島礁巡診的航程,李慧靈已記不清自己經歷過多少趟。十幾年前,因為一則“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組建”的消息,李慧靈毅然“攜技從戎”,從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奔赴海南。離開原單位前,面對導師的極力挽留,她堅定地說:“我要以醫報國,為‘海疆衛士’筑起一道健康防線。”
李慧靈說到做到。入伍以來,她上戰艦、下遠海、登島礁、進叢林,深入研究熱帶戰場環境對官兵健康和戰斗力的影響,從一名地方醫生逐步成長為全軍重點學科帶頭人,被守礁戰友親切地稱為“島礁軍醫”。
2019年,海南醫院計劃成立全軍首個臨床熱帶醫學學科。當時在呼吸科工作的李慧靈,被遴選為學科建設牽頭人。“熱帶海島環境特殊,疾病防治水平直接關系守礁官兵戰斗力。”面對全新的醫療領域,她帶領3名醫護人員,從零開始搭建這個肩負重要使命的學科。
上任不久,李慧靈就遇到一個病例。某島上有戰士突發高燒,皮膚出現紅疹。李慧靈第一時間帶隊上島,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她敏銳地察覺到:“這不是簡單的皮膚病,可能與熱帶海島的特殊環境有關。”
這次經歷讓李慧靈深刻認識到,島礁環境高溫高濕高鹽,同樣的病癥不能只按慣例處理,必須考慮環境誘因。從那以后,每次上島巡診,她都背上裝滿試管瓶和采樣盒的挎包,收集各類樣本資料。
一次次急難救治任務中,李慧靈帶領團隊逐步豐富經驗,收集涵蓋陸地、海洋的多種樣本資料為后續診療提供參考。
那年,某部有官兵出現不明原因咳嗽等癥狀,常規檢測一直無法明確病因。李慧靈帶領團隊趕到現場,經與以往采集的樣本資料比對,鎖定病因并確定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精心治療,患病戰友順利康復,重返訓練場。這讓李慧靈產生新的思考:“戰場上,醫療診斷不僅要精準無誤,還要爭分奪秒。早一分鐘鎖定病因,就能多救一名戰友。”
經過攻關測試,李慧靈帶領團隊研發出便攜式診斷儀,病因檢測時間明顯縮短,有效提升診斷效率。
為更好呵護官兵健康,作為全軍熱射病防治與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她深入基層調研,為一線部隊培訓醫療骨干上萬人次,讓熱射病防治“黃金法則”在基層不斷普及,助力島礁部隊熱射病防治能力提升。“守護戰友,就是守護戰斗力;守護戰斗力,就是保家衛國。”李慧靈對自己的工作倍感自豪。
治病救人、播撒大愛,是李慧靈的心中理想,更是職責所系。她用青春和智慧澆灌出熱帶醫學學科,憑借過硬技術和醫者擔當,一次次挽救戰友生命。6年來,這個學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獲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臨床基地、全軍臨床重點專科。
近年來,李慧靈被表彰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聯勤保障部隊衛勤保障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記者手記
一切為了官兵健康
在李慧靈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她手書的《大醫精誠》節選:“見彼苦惱,若己有之。”這正是她研醫向戰10余載的精神注腳。
據統計,熱帶醫學科收治的危重癥患者數量,遠高于其他科室。與之相對應的是另一組數字,上千名患者在李慧靈團隊的救治下,恢復健康,走向陽光人生。
李慧靈說,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目送痊愈的戰友離開病房的時刻。“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戰友們一個個健康強壯地送回部隊。”這句樸實的承諾,成為她永不言棄的動力源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