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男籃最近的這波亞洲杯備戰,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先是兩場對委內瑞拉的熱身賽連贏,比分分別贏了28分和16分,表面上看似風光,實際上大家心里都清楚——對手沒派出最強陣容,鍛煉價值有限,但好歹讓一些邊緣球員露了臉,像王俊杰、廖三寧這些“驚喜倒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廖三寧,替補22分鐘貢獻10分2板4助1搶2蓋帽,正負值高達+18,絕對不是靠運氣打出來的;王俊杰更是在18分鐘里拿下全場最高16分,還有3籃板2助攻1蓋帽,正負值+12,旅美小將的三分和防守硬度,確實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現代籃球的鋒線代表沒跑。
不過,熱身賽結束后的陣容調整才是焦點——主教練郭士強直接宣布裁掉劉金雨和徐昕,集訓名單從17人縮減到15人,這一步驟無疑是為了壓縮陣容,更有針對性地準備亞洲杯,畢竟最終只能帶12人,淘汰4人是必然,接下來還得等周琦歸隊后的表現才能定最終名單,這個心思其實挺正常,畢竟周琦的存在對內線和整體戰術影響巨大。如今基本鎖定的9人名單里,胡明軒、趙睿、程帥澎、廖三寧、朱俊龍、趙嘉義、王俊杰、余嘉豪和胡金秋已經穩了,剩下3個名額在高詩巖、張寧、雷蒙、劉禮嘉、李祥波和周琦之間搶,競爭相當激烈;尤其是周琦還在美國治療,能不能趕回來打亞洲杯成了變數,如果回不來,劉禮嘉和李祥波的機會就更大。
說到后衛位置,問題更微妙了——如果中國男籃要帶5個后衛參賽,徐杰和高詩巖的名額競爭就變成了焦點,這兩人的表現和適用性都被擺上了臺面,球迷們的討論也火熱起來,有觀點認為徐杰的作用明顯比高詩巖強,畢竟徐杰的突破、組織和得分能力都更有爆發力,雖然缺點不少,比如防守有瑕疵,失誤時有發生,但整體來看仍是更有威脅的選擇;高詩巖則更穩健,防守更積極,打法也更團隊化,但缺乏那種關鍵時刻的個人能力,這也導致兩人爭一個名額,成了“高鐵與“徐杰的對決,細節處打得相當激烈,甚至有球迷調侃這倆人都快成“擺爛候選了。
另一方面,鋒線和內線的競爭也不容忽視,張寧和雷蒙爭奪一個三號位,誰能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接下來兩場熱身賽的表現,畢竟在國際賽場上,鋒線的多功能性和防守強度往往決定了球隊的硬度,張寧的穩定性和雷蒙的爆發力各有千秋,教練組也得從攻防兩端權衡;而內線這邊,除了周琦的回歸懸念,劉禮嘉和李祥波的競爭也很激烈,尤其是考慮到亞洲杯對內線籃板和護框能力的需求,誰能更好地完成“臟活累活,誰就有機會留下。
需要指出的是,整個備戰過程里,郭士強的用人思路還是比較務實,熱身賽中給年輕球員機會,觀察他們的臨場表現和抗壓能力,避免一刀切的“官宣式名單,體現了教練組對實戰表現的重視,也讓球迷看到了中國男籃想要調整打法、注重多樣性的意圖,只是缺點依然明顯,比如陣容深度不夠,后衛線的選擇上依舊糾結,鋒線和內線的輪換還沒找到最優解,整體戰術體系還缺乏鮮明個性和穩定性。
而對于球迷的聲音,爭議和對噴自然不少,尤其是徐杰和高詩巖的競爭引發了不少討論,有人點贊徐杰的爆發力,也有人看重高詩巖的穩定防守,還有人預測劉禮嘉、李祥波和雷蒙可能會被淘汰,這種基于數據和比賽細節的討論,恰恰反映了大家對中國男籃陣容的期待和焦慮——畢竟亞洲杯是檢驗球隊實力的重要舞臺,大家都希望看見一支更有競爭力、更敢打敢拼的隊伍。
總結來看,中國男籃這次亞洲杯名單的“基本成型其實還不算最終定稿,接下來兩場熱身賽對陣波黑,是最后的試金石,尤其是周琦的回歸情況,將直接影響球隊內線配置和戰術打法;整體上,郭士強是在穩扎穩打,給年輕球員機會同時保留核心陣容,但能否打出理想成績,還得看球隊能不能在攻防兩端找到更明確的定位和配合默契。說白了,這支隊伍的潛力和問題都擺在眼前,球迷們既不能盲目樂觀,也別提前擺爛,期待他們在亞洲杯上給我們帶來一場場有血性的比賽,哪怕不完美,也要敢拼敢闖,這才是讓人真正愿意點贊回懟質疑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