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下午,第33屆全國書博會期間,由重慶出版社主辦的《孤光》作者分享會在重慶展館順利舉行。著名編劇、監制湯佳羽與《孤光》作者婉瑜圍繞“硬核歷史資料×她綻放她力量:一種稀缺的抗戰敘事”展開精彩對談,共同探討抗戰文學的敘事表達與影視化潛能。
《孤光》是重慶出版社于2025年重點推出的一部抗戰諜戰題材小說。作品以1943年盟軍大反攻前夕日偽統治下的上海為背景,講述了中共南方局領導的潛伏在日汪高層的中國地下黨員,在大戰前的間諜戰與反間諜戰中的智慧博弈與信仰堅守。小說以獨具匠心的布局、真實嚴謹的史料、鮮活立體的人物塑造,為讀者還原了那個風雨如晦年代的地下斗爭圖景,展現了中共隱蔽戰線工作者在孤獨與犧牲中點燃信仰之光的精神群像。
活動伊始,主持人對作者及嘉賓作了簡要介紹。婉瑜老師分享了《孤光》的創作緣起與背后的資料準備。她提到,這部小說早在2013年便開始構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絕對不容戲說和懸浮,為寫好這本書,她系統研讀中國抗戰史、情報史、諜戰史等上百本書籍,用10年時間超長醞釀,力求在文學表達與史實嚴謹之間取得平衡。她也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將紅巖精神中那份“孤光”的信仰力量傳遞給當下的讀者。
在分享會上,湯佳羽談到,近年來影視行業在諜戰與抗戰題材上的創作出現瓶頸,特別是“女性視角+真實歷史+高還原度資料”的劇目幾乎為零,《孤光》之所以難得,就在于它填補了這個空白。湯佳羽進一步談到,從編劇的視角看這是一部“改編劇本導向型文獻”,是一塊厚重的“劇本富礦”:群像結構鮮明,歷史細節真實,人物關系復雜豐富,對白真實有張力,非常適合影視化改編。
《孤光》背后有大量真實史料支撐,包括豬鬃、桐油、蘇北鹽場等抗戰物資線索,以及梁山機場空戰、衢州機場保衛戰、德日海底潛艇“柳輸送”、東京絕對防務圈、日軍一號作戰計劃等,幾乎是諜戰劇里罕見的“冷資源”。書中還精準區分如鄂西戰役、驅逐機與轟炸機型號,轟炸機還細分中型與重型,并詳細寫明分別從何地起飛,這些細節都嚴格對應歷史時間與地點,真實影響雙方戰略攻防,彰顯了作品扎實的史實基礎。
在對談環節中,兩位嘉賓對作品中的正面女性群像徐子瑩和蘇露不吝送上最高的贊美之詞——“偉大戰士”:她們是信仰堅定、身負重任、智勇雙全,犧牲親情、愛情乃至生命的隱蔽戰線戰斗者,為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讓《孤光》呈現出一種在當下抗戰敘事里尤為稀缺的“她力量她視角”,又一獨特的閃光點。
同時,書中反派女性人物“日本特工之花”伍冰也同樣塑造得很成功,映射日本軍國主義和侵略戰爭對女性個體的戕害。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觀眾互動踴躍。對談環節結束后舉行了簽售與合影環節,許多讀者表示“《孤光》不僅看得過癮,更讀出了敬意與沉思”,希望能影視化改編,走向更多觀眾。
近年來,重慶出版集團高度重視紅色題材精品化表達,持續推動“紅巖精神”在當代語境中的活化與傳播。《孤光》作為其中代表性成果之一,自出版以來已登上京東小說新書熱賣榜前列,廣受讀者好評。圖書發布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治日報、重慶出版集團等媒體先后推出推薦文章,相關薦書視頻也在各平臺持續傳播。
本次作者分享會,既是書博會的重要閱讀推廣活動,也為優秀本土文學作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舞臺。未來,《孤光》還將繼續走進高校圖書館、閱讀社群,并推出改編話劇、主題共讀、線上短視頻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年輕讀者對紅色歷史與信仰精神的理解與共鳴。(中國日報重慶站 譚英姿)
圖為作者婉瑜正在分享(供圖)
圖為分享會現場(供圖)
圖為分享會現場(供圖)
圖為婉瑜與湯佳羽正在為讀者簽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