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一,鴻蒙智行沉默,15款車直接掛零。”
7月25日一早,懂車帝把《懂車智煉場》最新一期甩到網上,微博熱搜瞬間被汽車人攻陷。
這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它憑什么能一句話攪動整個行業?
十幾輛熱門新能源車在固定場地里 “闖關”,結果不少號稱 “L2.9級”“接近L3”的車型,連最基礎的避讓障礙物都做得一塌糊涂。
這次懂車帝的測試規則其實挺簡單:在封閉場地里模擬日常駕駛場景,比如突然竄出的行人、橫穿馬路的自行車、前方急剎的車輛,看這些車的輔助駕駛系統能不能及時反應。
結果想必小伙伴們都看了懂車帝的視頻了:某款售價四十多萬的 “智能旗艦車”,遇到突然出現的假人時,系統不僅沒剎車,反而加速沖了過去;還有輛主打 “城市領航輔助” 的熱門車型,在無保護左轉時,居然對著闖紅燈的電動車視而不見。
這次的測試之所以是最權威的,有以下幾個點:
場景夠狠:
夜間施工+卡車橫停、兒童鬼探頭、前車突然消失……全是真實事故 1:1 復刻。
車型夠全:
特斯拉 Model 3/X、小米 SU7、問界 M9、理想 L6、比亞迪秦 L DM……36 款當紅炸子雞全部押上。
結果夠刺激:
特斯拉5/5通關,馬斯克親自轉發:“沒本地訓練數據也拿第一”;
鴻蒙智行甩出一句“不予置評”,把沉默玩出了高級感;
15款車直接零分,網友調侃“買它們是為了練手速嗎”
測試結果公布后,比亞迪先站出來說 “部分場景未激活最高級輔助模式”,蔚來更是直接曬出自己的測試數據,試圖證明 “懂車帝的方法有問題”。
這波集體回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不是怕測試結果打了臉,是怕消費者當真。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卷得厲害,輔助駕駛幾乎成了必爭之地。一款車能不能賣出高價,很大程度上就看宣傳頁上的 “智能駕駛等級” 夠不夠唬人。
認識個在車企做市場的朋友,他私下跟我說,現在行業里有個潛規則:宣傳時往高了說,實測時往低了調。比如明明是 “緊急情況下提醒駕駛員接管”,到了廣告里就變成 “自動規避所有風險”;需要特定車道線才能激活的功能,對外就宣稱 “全場景適用”。
懂車帝這測試狠就狠在,它用標準化的場景戳破了這些 “文字游戲”。就像上學時老師突然搞突擊測驗,平時靠劃重點混日子的學生,自然要慌神。
懂車帝為什么它能這么牛?三把刀直插車企命門
1?? 央視背書
節目開頭就大字標出“與央視新聞聯合出品”,官方站臺,誰敢嘴硬?
2?? 場景真實到殘忍
不是實驗室的塑料假人,是真高速、真卡車、真兒童模型,撞壞了就是真熱搜。
3?? 用戶痛點精準狙擊
“L2 不是自動駕駛”喊了三年,但車禍新聞依舊月月有。
懂車帝把抽象風險拍成 4K 高清,嚇得車主連夜看說明書。
前幾天刷到個評論,說 “懂車帝就是在故意找茬,哪有把車往死里測的?” 這話讓我想起當年的 “碰撞測試”。
剛開始搞碰撞測試時,不也有車企罵 “太嚴苛”“不符合實際路況”?可現在呢?C-NCAP 的五星成了基本門檻,誰家拿到四星都不好意思宣傳。正是因為有這些 “找茬” 的測試,汽車安全標準才一步步提上來。
輔助駕駛也是一個道理。現在行業里吹得天花亂墜,但真正敢把系統交給第三方無差別測試的車企,沒幾個。懂車帝的測試結果一出來,相當于把各家的 “底褲” 扒了個干凈 —— 誰在踏踏實實做技術,誰在靠宣傳忽悠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這兩天看到有車企宣布,要針對測試中暴露的問題推送系統升級。不管是真心改進還是迫于壓力,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畢竟,能讓車企緊張起來的測試,才是有價值的測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