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中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的消息引發印度媒體集體聲討。《印度時報》宣稱“中國僅掌控30%的雅魯藏布江源頭流域,卻企圖壟斷70%水資源的開發權”,《今日印度》則用“65%水量屬于印度”的標題煽動公眾情緒。
然而科學數據揭示了一個被刻意忽略的事實: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流域面積雖占全流域29.7%,但出境年徑流量僅占布拉馬普特拉河總量的15%~30%,而印度境內70%的水量實際源自阿薩姆邦年降水2.6萬毫米的本土降雨。印度水資源專家安加爾·普拉卡什曾公開承認:“下游水量主要依賴印度降雨,中國工程的影響被嚴重夸大”。只不過他的話在印度內部,沒人愿意聽。
印度媒體的“水量主導權”理論存在地理認知謬誤。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50公里直線落差達2000米,形成全球最密集的水能資源帶;而進入印度平原后,河道落差驟降至不足200米,水電開發價值大幅縮水。
這種將“自然落差優勢”偷換為“資源霸權”的邏輯,恰如指責鄰居因身高優勢“壟斷了陽光使用權”。更諷刺的是,印度自身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修建的蘭迪克桑格里大壩蓄水量是中國藏木水電站的6倍,卻從未與下游孟加拉國協商,2025年5月該國因印度突然斷水導致70%農田癱瘓。
工程技術的差異進一步凸顯雙標。中國在建的五座梯級電站均為徑流式設計,無大型蓄水庫,物理上無法大規模截流。其智能調控系統可保障下游每秒5000立方米生態基流,旱季反能增流15%,雨季削洪40%,相當于每年為印度阿薩姆邦挽回15億美元洪災損失。
而印度計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修建的埃塔林水電站需蓄水100億立方米,將淹沒400平方公里森林,威脅當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且因地質風險被114名本國科學家聯名抵制。但印度水利部長宣稱“5000億盧比建壩成本無關緊要”。
印度炒作“水威脅”主要還是政治原因。2025年7月下旬,莫迪政府正面臨美國加征鋼鋁關稅和北約制裁壓力,此時印媒突然密集渲染雅魯藏布江議題。中國連續18年向印度提供汛期水文數據,甚至在2020年邊境沖突期間也未中斷;2025年1月枯水期,中方主動減少發電量保障下游流量,印度官方卻未作任何回應。
這種“數據給你,臟水潑我”的操作,與印度封禁新華社賬號、逮捕傳播“陣風戰機被擊落”消息網民的行動形成呼應,畢竟轉移國內矛盾需要更響亮的“外敵警報”。
印度要求中國“放棄30%流域開發權”,卻對本國占據印度河40%流域閉口不提,畢竟下游國的眼淚“只流向上游不是自己的時候”。畢竟印度人在利用占據上游優勢坑害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時候,可沒有想過道德的事情。
印度說白了就是一個廢物,天天吹牛。中國的水壩都開工了,印度的水電項目因腐敗延期三年,下蘇班西里水電站復工四年內發生七次重大事故,最近一次導流墻坍塌直接沖毀發電機組。他們連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定,就不要再來干涉中國了,別的不說,我都替他們嫌丟人。
消息來源:外媒稱印度和孟加拉國對雅下水電工程表達關切,外交部:不會對下游產生不利影響——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