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立股份 : 海立集團與微電子裝備集團雙方領導就項目合作 、 產品配套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 雙方以封裝光刻機得冷卻系統配套為起點 , 進一步提升合作能級 , 逐步從零部件級供應合作提升為系統級供應合作 。 公司屬于上海國有企業 , 最終控制人為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上海電氣 : 上海電氣與上海微電子同屬一集團 , 其實際控制人均為上海國資委 。 上海電氣計劃將其43%的股權轉讓給微電子 , 目前微電子的董事長已接任上海電氣副董事長一職 , 如果微電子成功注入 , 公司有望直接更名為微電子 , 從而突出其主業 , 股價有望實現顯著增長 。 鑒于上海電氣利潤持續下滑 , 其被視為集團內的優質 “ 殼資源 ” 。 同時 , 上海微電子董事長獲任上海電氣集團副董事長 , 這一人事布局似乎在為借殼上市鋪平道路 。
張江高科 : 張江高科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張江浩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 獲得了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簡稱 “ 上海微電子 ” ) 10.779%的股權 , 從而位列其四大股東之一 。 據悉 , 張江高科參與了上海微電子裝備的A輪融資 , 投資額為2.23億元 。 業內專家預測 , 在考慮不同市值和IPO攤薄比例的情況下 , 張江高科有望獲得26.6億元至54.9億元之間的稅后投資收益
茂萊光學 : 作為上海微電子DUV物鏡系統核心供應商 , 實現0.5nm RMS精度光學系統批量供貨 , 單機價值量5000萬元 。 其紫外檢測系統樣機進入試產階段 , 集成LBO晶體非線性變頻模塊 , 未來三年有望占據30%市場份額 , 挑戰德國蔡司壟斷地位 。 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激增288.7% , 新增訂單超3億元
張江高科估值及未來前景分析 一、核心業務與收入結構
定義:張江高科的估值基礎源于其雙輪驅動業務——產業空間運營(租賃+銷售)與科技投資,兩者貢獻了主要營收與利潤。
關鍵事實:
- 產業空間運營
:2024年銷售毛利率達58.55%,其中高附加值產業空間租賃毛利率62.78%,但核心業務(租賃+銷售)營收同比下降2.09%,增速乏力(保守預測未來三年年化5%-8%)。
- 科技投資
:截至2024年,投資組合覆蓋上海微電子(持股10.77%)、智己汽車(總投資20億元)、藍箭航天等40余家企業,2024年投資收益占凈利潤21.5%,但依賴投資導致業績波動性較高(如2024年Q3凈利潤同比下滑34.1%)。
爭議點:
市場對其“科技投行”身份認可度不足,當前300億市值更多反映土地價值,未充分體現投資 portfolio 的潛在估值(如上海微電子股權潛在估值或達200億)。
定義: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現金流及潛在風險對估值的影響。
關鍵事實:
- 盈利能力
:2024年扣非凈利潤下滑2.67%,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3.09%(5.11億元),ROE受投資收益波動影響穩定性不足。
- 現金流壓力
:2024年計劃竣工項目總建面114.2萬平,需大量資金投入,而主力資金凈流出顯著(2025年初特大單賣出占比7.17%)。
- 核心風險
:過度依賴投資收益(21.5%)、半導體行業周期性波動(如上海微電子估值受行業周期影響)、房地產市場飽和(房產收入占比99.54%)。
爭議點:
高毛利率能否持續?智慧園區升級(如AI驅動租金溢價)或支撐長期毛利率60%以上,但短期需投入研發,壓制利潤。
定義:重點項目退出對公司估值的提升空間。
關鍵事實:
- 上海微電子
:持股10.77%,潛在估值約200億,若上市將顯著增厚利潤。
- 智己汽車
:總投資20億元,若上市估值達700億,股權價值或超百億。
- 其他標的
:華勤技術(市值5億)、微創醫療(市值9億)等提供穩定退出收益。
爭議點:
市場需“大項目退出”驗證投行能力(如上海微電子IPO),但半導體行業政策低調及上市周期長可能延緩估值兌現。
定義:人工智能、半導體等行業趨勢及政策對張江高科的影響。
關鍵事實:
- AI與智慧園區
:依圖科技等企業推動園區智能化,提升運營效率與租金溢價,長期利好租賃業務。
- 政策支持
:國家鼓勵科技創新,張江高科可爭取政策紅利(如產業基金、稅收優惠),但需與新興科技園區競爭資源。
爭議點:
國內EDA工具、RISC-V架構等領域年化增速30%,但張江浩芯平臺(56個直投項目)能否抓住高增長機遇仍需觀察。
定義:股價表現、資金流向及機構態度反映的市場估值預期。
關鍵事實:
- 股價波動
:2025年初股價20日跌幅14.26%,但7月25日漲停(成交額38.85億元),顯示市場情緒分歧。
- 機構動作
:2025年7月張江高科擬增持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份額(累計最高2億元),釋放對資產價值的信心;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增持至3561.89萬股。
- 估值指標
:證券之星相對估值22.6-24.98,評級“C”,護城河良好但成長性待驗證。
爭議點:
股東戶數18.39萬(2025年3月),散戶占比高制約行情,需大項目退出吸引機構資金入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