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6歲,大兒子結婚花了5萬,小兒子結婚花了20萬,大兒媳做法讓我淚崩
“錢要勻著花,情要均著給,可婆婆做不到完美,換來兒媳一場誤會。”
我叫許桂芝,今年56歲,土生土長的山東人。
丈夫早年去世,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邊在醫院做護工邊種地過日子,沒車沒房但有一身骨氣。
大兒子周銘穩重踏實,在鎮上做公務員,25歲那年娶了李玉婷,婚禮我們辦得簡單,花了5萬,席擺了18桌。
那年家里還背著債,地里種的玉米被暴雨毀了一半,是玉婷自己要求節儉,說不圖排場,圖過日子。
小兒子周成陽就不一樣,大學沒上完直接創業,這幾年做工程項目賺了錢。
去年他結婚,對方家境不錯,婚禮選在市里五星酒店,婚車、司儀、婚宴加上婚房裝修,總共我掏了20萬。
本以為日子越來越順,結果卻從大兒媳那里起了風波。
一個周末,她來吃飯,飯后站在廚房門口冷不丁來一句:“媽,小成結婚花20萬,我那時候才5萬,你這當媽的心,也太偏了吧?”
我一時怔住,放下碗:“那年咱家條件差,你不是說不要排場嗎?媽沒想偏心。”
她冷笑:“說不要,那是嘴上;誰不希望自己嫁得風光?現在對比,你就是偏心。”
我看著她,心酸又委屈:“玉婷,做人不能只看數字。你結婚那年,你大姑剛查出癌癥,我抽不出力;那年還欠著賬,5萬是我借著供給的。
你跟銘子日子過得穩定,房子也是你倆自己買的。成陽雖風光,但是拿他自己賺的錢補貼,媽也沒多管。婚禮的錢,他給了一半。”
她一愣:“他出了錢?”
我點點頭:“我只是意思意思,怕別人說我偏袒。可你誤會了。”
她低頭不語,轉身拿起包,扔下一句:“我還是不舒服。”
這事過后,她不再來家里吃飯,連給孫子過生日都只是送個紅包了事。
我難過,偷偷在日記本寫:“做人難,婆婆更難。”
懸念就在這,玉婷鬧了一段時間,連我和周銘的關系也僵了。
我不敢多問,直到那次醫院請我去做臨時護工,我竟在病房走廊見到她低頭哭泣。
我走過去輕聲:“怎么了?”
她抬頭一看是我,欲言又止。我遞了紙巾。
她終于開口:“媽,對不起……我那天口不擇言,是我娘家鬧得,我氣急了。”
我不解:“怎么了?”
她嘆氣:“我弟要結婚,爸媽非讓我出20萬,說我嫁了好人家。我不愿,他們就罵我忘恩負義。我一怒之下,就沖您撒氣了。”
我心一震,原來她也在為家和親情左右為難。
我拉住她的手:“媽不怪你。你娘家人要不講理,那更得珍惜咱自己的家。別讓委屈從嘴上跑出來,反傷了疼你的人。”
她緊緊抱住我:“媽,我真的知道錯了。”
之后,她恢復了來家吃飯,也悄悄把小孫子的生日派對交給我操辦,還幫我選了一塊蛋糕,說:“這回,得熱熱鬧鬧。”
老話說得好:“長嫂如母,婆婆如娘。”
感情不是憑數字衡量的秤。
兒女嫁娶不在錢多錢少,而在心里有沒有彼此。
偏心不是親情殺手,誤會才是。
這口鍋,婆婆不背;這道理,大兒媳也終于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