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俄烏沖突3年多后,懸在波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于掉下來了,但北約的反應,讓波蘭大失所望。
7月16日,烏克蘭文尼察上空,一架俄羅斯的“天竺葵-2”無人機直撲當地波蘭企業Barlinek木地板工廠。
當然,這只是俄烏互相無人機攻擊的日常而已,俄軍往往一次就要發幾百架無人機。
隨后的劇烈爆炸將廠房化為廢墟,多名波蘭籍員工應聲倒地,其中2人生命垂危。
這個爆炸,炸的不止是波蘭人的臉面,還有北約那敏感的神經(觸發共同防御條約?)
木板廠遇襲后,烏克蘭第一時間站出來煽風點火,他們說這個是對北約成員國的集體挑釁。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向波蘭人喊話,說波蘭有權自衛,就像烏克蘭人保衛頓巴斯一樣。
烏克蘭政府更是借機提議兩國加強防空領域的合作,暗示波蘭再給點愛國者系統。
而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也痛罵這是俄羅斯的蓄意攻擊,說這是近年來俄軍首次打擊波蘭資產。
消息一出,波蘭人激動了,反俄情緒瞬間沸騰,許多民眾在華沙街頭焚燒俄羅斯國旗,要求政府凍結俄在波蘭的資產、驅逐俄外交官。
波蘭議會也緊隨其后,緊急授權政府可“武力回應境外資產襲擊”。
波蘭的反應為什么這么激烈?背后是他們三年來幾乎傾盡全力的付出:
2023年,波蘭將庫存中死亡300余輛坦克與幾乎全部米格-29戰機交付烏克蘭,后者是其空軍主力裝備。
總計260億美元援助中超80%(約210億)為武器裝備,占到了烏克蘭前期接受的西方軍備的三分之一還多。
這幾年,有超過300萬烏克蘭難民涌入波蘭(相當于其人口十分之一),為此,波蘭政府需要承擔起住宿、醫療與教育等很多費用,雖然歐盟會補貼一些,但總體是虧得一塌糊涂。
對烏克蘭上百億美元的投入,每年耗費巨資維持幾百萬烏克蘭難民的生活,烏克蘭終于拖不住了。
烏難民
2024年,波蘭的財政赤字逼近GDP警戒線5%,達到了400多億美元,這國內的民生、福利等問題就暴增了,以至于波蘭國內也開始質疑了,我們這是在用自己的錢為烏克蘭打仗嗎?
但不管如何,波蘭整體的民心是積極支持烏克蘭的,畢竟,波蘭和俄羅斯是幾百年的世仇,當年被沙俄等國瓜分三次(波蘭人也屠過俄羅斯),一戰后波蘭又侵占了蘇俄大片土地,然后被蘇俄反推回去,二戰后,更是成為蘇聯的衛星國(還有那個卡廷森林慘案),西部領土(如利沃夫)劃歸蘇聯。
幾百年來,波蘭對俄羅斯從來都是天然警惕。當下,作為歐盟軍力前沿,波蘭深知:若烏克蘭倒下,自己就是直面俄羅斯的下一個“歐洲之盾”。
那俄軍為何打擊這么一個民用木地板廠?
主要是因為Barlinek雖為民企,卻與波蘭國有體系聯系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北約邊界意義。
俄羅斯這么一炸,那么意圖就告訴波蘭了:給我減少援烏力度。
更重要的是:向北約展示其不惜升級沖突的強硬姿態。
當然,也有輿論說,這會不會是一次誤炸,因為這個木板廠遠離俄烏前線,又不生產軍備,戰略價值很低,炸它沒必要,畢竟一枚制導武器的成本也要上萬美元。
但不管是不是誤炸,這可以被視為是一次對北約集體防御(第五條)的一次試探。
不過,對于這次攻擊,北約以及歐洲大國的反應就比較糾結了。
北約官方表示對這個事情已經關注了,然后德國人呼吁各方冷靜下來,法國人建議相關各方通過外交渠道表個態、澄清一下怎么回事。
大家都說話了,但是沒有所謂的引用第五條,沒有對俄威懾性的言論,都沉默了。
烏克蘭失望了,波蘭也失望了。
烏克蘭試圖能引起北約的大動干戈,結果北約急急忙忙地表示要緩和態勢。
說白了,北約就是不愿下場,都和平幾十年了,真要為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大打出手?然后國家滅亡?
西方“滅火式回應”說得很清楚:北約不會為烏克蘭或波蘭境外資產賭上全面戰爭。
而就在木板廠遇襲的第二天,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在“盧布林三角”(波、烏、立)外長會上拋出一個震撼觀點:
按俄軍目前每月為每平方公里犧牲100-300人的速度,俄羅斯完全占領烏克蘭還需70年。
他將俄軍進展稱為“皮洛士式勝利”——代價慘重,得不償失。
可是,波蘭承受得起再打幾十年的俄烏沖突?
不管如何,當文尼察的爆炸聲響起,波蘭等了幾年的劍終于落地了,但是它沒能等來北約的鼎力支持。
如果可以試試的話,俄軍不妨學學西方的切香腸戰術,一點一點向前推,不斷測試北約的反應,直到徹底把所謂的共同防御條約變成廢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