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軍工是有點流年不利,先是曝出美國福特級二號艦又延期了,已經推遲到2027年。然后美國唯一驕傲的戰略核潛艇成本飆升,哥倫比亞級從規劃的144億美元升至161億美元,漲幅17億美元。這還沒完,最近美國正在畫圖紙的AIM-260也不好受,最新的PL-16飛行包線疑似亮相,性能大幅領先,體積反而比PL-15更小,那么PL-16性能到底如何?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根據社交平臺網友發出的圖片顯示,最新的PL-16中距離空空導彈可能已經完成測試。圖片中的圓圈狀圖表可能是PL-16導彈的發射飛行包線。所謂飛行包線,就是指飛行物的速度、高度、過載以及溫度等坐標,形成的封閉幾何圖形,通常是圓圈狀,用以表示飛行物的限制使用條件,放到PL-16上來說,就是它的最佳使用條件。
從圖片上來看,PL-16在敵我雙方對向飛行時,射程能夠達到260公里以上,而如果是尾追敵方模式,也能夠達到120公里以上的射程。那么這是什么概念呢?以國產雙脈沖發動機的自用版本PL-15來說,對向飛行射程也只有180公里,而PL-12只有15公里,而只有單脈沖的PL-15E外貿版本射程為145公里。也就說PL-16比PL-15提高了80公里以上的射程,提升非常驚人。而且這還不是PL-16的最大極限射程。
根據PL-15的極限射程來看,一般會超過對向飛行射程,因此PL-16的極限射程可能會達到300公里左右,這已經是非常恐怖的距離了。一些地區的整個作戰縱深都不一定有300公里,更別說在空戰中,300公里可能直接打穿對方的防空體系了。
而且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提升,最重要的是PL-16性能提升的同時并未犧牲彈體重量和直徑等關鍵參數,反而是PL-16的直徑還小于PL-15,估計重量也不會增加,那么這有什么意義呢?這意味著殲35和殲20這樣具備隱身彈倉的五代機,有機會攜帶更多的PL-16,大幅提升空戰能力。那么有的小伙伴可能要問了,PL-16是怎么做到射程更遠,直徑反而縮小的呢?
這就要說到空空導彈直徑的關鍵因素,其實就取決于動力裝置,不管是單脈沖還是雙脈沖也好,說白了都是在體積不大的空空導彈彈體來要提供非常先進高效的動力裝置。這次PL-16采用的可能是“變推力火箭發動力”,這直接讓PL-15都不夠看了。至于AIM-260,這款美軍寄予厚望,企圖超過PL-15的260公里中距空空導彈,可能還沒落地就面臨落后了。
根據“戰區”網站報道,美國2026年的“國防授權法案”草案顯示,美軍希望獲得6.7億美金預算,讓AIM-260 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JATM)進入生產階段。也就說這款中距導彈處于剛畫完圖紙的階段,還未進入生產狀態。那么這時候美國就很難受了,如果AIM-260真的生產,那么下線可能就面臨落后PL-16,但如果不生產吧,前期設計的所有成本都要打水漂。
可以說美軍自從PL-15亮相后,在中距離空空導彈領域就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本來AIM-120D就是美國軍工復合體在PPT上稍微“大膽”了一點,卻被PL-15當成真的了,還給完美實現裝備了。美國這才發現,自己吹過的牛自己卻無法實現,而且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雖然AIM-260A勉強能夠生產了,但也沒有公布是否具備雙脈沖技術,卻又遇到了更先進的PL-16,更別說還有高手PL-17。
美軍現在對空空導彈這一塊確實是很焦慮了,美國空軍甚至說2050年會面臨射程1000英里空空導彈的威脅。建議美軍現在還是放棄AIM-260,直接開發下一代AIM-360,不然真的是下線就落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