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6日起,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天氣,懷柔、密云的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氣象部門預計,今明兩天本市還將有降水。此外,本市還發布了地質災害風險紅色預警,請市民未來幾天避免前往山區游玩,遠離泄洪河道。
昨日9時40分,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隨著降雨區域的不斷擴大,截至7月27日19時,平谷區、懷柔區、延慶區、密云區已升級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房山區、朝陽區、昌平區、通州區、大興區、順義區已升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市水務局與市氣象局也已于7月27日10時聯合發布山洪災害黃色預警,延慶區、懷柔區、密云區和平谷區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大。
同時,市規自委聯合市氣象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紅色預警,7月27日17時30分至29日17時30分,懷柔區中部、延慶區東部、平谷區北部、密云區西北和東南部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很高(紅色預警);房山區南部、昌平區北部、延慶區東南部、懷柔區北部、密云區中部、平谷區中部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高(橙色預警);海淀區西北部、延慶區北部和中東部、密云區南部和中北部、平谷區東南部和西北部、懷柔區南部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黃色預警),請注意防范。
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介紹,7月27日至29日,本市仍維持多雨態勢,預計會對7月28日周一早高峰、晚高峰可能帶來不利影響,請公眾出行合理安排計劃,避免擁堵。受強降雨影響,未來幾天本市出現山洪及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風險很高,強降雨也易引發中小河流洪水,請公眾盡量避免前往山區游玩,遠離泄洪河道,確保自身安全。
氣象部門提醒市民,短時強降雨可能導致低洼地區和部分路段出現積水,且降雨期間路面濕滑,能見度下降,駕車出行注意交通安全,立交橋涵洞和低洼路段有積水時切勿涉水行車。降雨同時可能伴有雷電和局地短時大風,請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廣告牌、臨時搭建物或大樹下方停留。
文/本報記者李曉萌
·解讀·
“列車效應”導致強降雨長時間持續
此次北京為何會出現如此極端分布不均的降水?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在微博中介紹,在26日夜間開始的降雨中,北京北部在偏南風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再疊加“列車效應”,導致密云局地出現特大暴雨。
“列車效應”是指一連串的對流云團先后影響同一地方,就像列車的不同車廂先后經過同一地點一樣。26日晚上,北京北部出現了持續的強對流。對流的下沉氣流向北流出,但因為有山地阻擋,導致出流不暢,向南流出,則迎頭撞上副熱帶高壓邊緣的偏南暖濕氣流,激發新的對流,替換原先的對流,于是形成“列車效應”,導致強降雨長時間持續。
此外,今年本市整體的降水量也較往年偏多近四成。市氣象臺發布的全市雨量氣候統計顯示,今年1月1日至7月27日8時,全市累計降水量423毫米,比常年同期304.8毫米偏多39%,比去年同期312.5毫米偏多35%。6月1日至7月27日8時累計降水量316.2毫米,比常年同期229.4毫米偏多38%,比去年同期227.6毫米偏多39%。
從全國范圍看,目前一條西南至東北向雨帶正穩定維持在華北北部和東北中南部,給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北部、北京、遼寧、吉林等地帶來集中降雨,該雨帶目前正緩慢向南壓且強度減弱。但東部地區仍存在大范圍陣雨、雷陣雨,局地降雨強度可達大到暴雨,個別點不排除大暴雨出現的可能。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未來幾天,北方地區將會有兩次降雨天氣過程,一是目前華北北部到東北中南部的雨帶維持帶來疊加降雨;二是未來將有一條雨帶自西向東發展移動影響內蒙古東部到東北中北部帶來降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