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閏六月初六日,將迎來中伏天,中伏是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老話說“夏有三伏,熱在中伏”,中伏氣候炎熱,暑氣逼人,空氣濕度大,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體質較差的人容易被暑濕之氣乘虛而入,導致疰夏、中暑及腸道傳染病等疾病發生。后天進入中伏,別忘“吃二樣,喝一湯”習俗,消暑排毒平安度中伏!
一、吃二樣
1、吃伏面
民間中伏這一天有吃面條的傳統食俗,民間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傳統俗語。一方面,夏季人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面條比較容易消化,不會給胃腸造成太大負擔;另一方面,面條與面鹵澆頭、配菜等綜合營養價值較高。把蔬菜打成汁液做面條,相信好多的親們都做過,今天我把黃瓜打成汁做成面條,真的是相當不錯哦,很適合不愛吃黃瓜的小朋友呢,加上番茄做成的酸湯,美味哦。
食材:面粉,黃瓜,西紅柿,小蔥,豆腐,花生油,鹽
做法:1、黃瓜放進料理機打成黃瓜汁,面條機里加入面粉,加入黃瓜汁,啟動面條機,就可以壓出新鮮面條了。2、西紅柿切塊,蔥切末,豆腐切條。3、鍋里放油,小蔥熗鍋,放入西紅柿煸炒,加入水燒開,把西紅柿撈出,用料理機攪打細膩,再倒入鍋里,加入豆腐條燒開,加鹽調味,酸湯就做好了。4、鍋里放水燒開,下入面條,面條浮起就熟了。5、碗里加入酸湯,撈上面條,裝飾一下,撒上蔥末即可。
2、吃鴨子
民間有這樣的食俗:“頭伏吃雞二伏鴨”,三伏天異常炎熱,人們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和水分,用鴨肉來補補身體,是非常不錯的,而且鴨肉飽滿緊實,在中伏的時候食用,可以益脾,養肝,去勞損,滋補效果非常好。用小砂鍋不但好吃,保溫性也好,直接做好了端上桌,不要太棒!
材料:鴨腿,麻辣豆豉,蔥,花椒,姜,大蒜,鹽,老抽,花生油。
做法:1、把鴨腿剁成塊,焯水洗凈,各種調料備用。2、把鍋里放油,放入鮮花椒炸香,放入鴨腿炒到冒油,再把各種調料放入炒香。3、再加入麻辣豆豉,煸炒均勻。4、小砂鍋里加入一點水,然后把炒好的鴨腿放入,再倒入開水,燒開。加鹽改小火蓋上蓋子慢燉約1小時,水分已經蒸發干了即可關火。
二、喝二湯
1、喝羊湯
中伏天氣炎熱,當地有伏天吃羊肉,喝羊湯的傳統習俗,古人認為吃羊肉可以以熱制熱,有助于排出體內的積熱,對于身體是很有好處的。時至今日,伏天吃伏羊已經成了很多地方的一種傳統習俗,夏季在空調屋里時間很長,雖然是夏季,但是也很容易受寒,喝一碗羊湯,散寒祛濕好處多多。全羊湯是由羊頭,羊肝,羊肺,羊腸,羊肚,養血一起燉出來的,這道全羊湯,鮮美,微辣,再泡上當地的小鍋餅,那味道久久不能忘懷,一起試試,記住老傳統!
食材:羊頭肉,羊肝,羊肺,羊腸,羊肚,養血,羊原湯,香菜,蔥,鹽,胡椒粉。
做法:1、所有羊雜備用,羊血切條。2、把羊原湯,就是煮羊肉或者羊骨的湯倒入砂鍋,加蔥姜。3、倒入羊雜燒開,再倒入羊血,小火微燉約10分鐘,把味道燉出來。4、加入鹽,胡椒粉,蔥末,香菜末調味即可。5、直接上桌,趁熱享用,味道絕對正宗好喝。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