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數碼《品見》
作者-張楠
本期精彩觀點:
1. Apple在中國運營已經三十多年,始終致力于回饋社會。
2. 教育一直是Apple回饋社區工作的重點。
3.穩步推進Apple 2030的目標—也就是在2030年實現所有Apple產品在整個供應鏈和全產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Apple,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業,一直以來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備受矚目。而近年來,其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投入與實踐,也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今日,Apple連續第九年發布了《2024 - 2025年度Apple中國企業責任報告》,詳細闡述了其在回饋中國社區方面的進展與承諾。借此機會,網易數碼對Apple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進行了專訪,深入了解Apple背后的社會責任故事。
葛越在訪談中多次強調,教育是Apple回饋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Apple在中國運營已經三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們始終致力于回饋社會,而教育則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她說道。
自2020年以來,Apple已累計向中國當地社區捐贈3.5億元人民幣,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教育相關項目中。通過“智惠計劃”,Apple攜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以及多所高校,積極探索適合中國鄉村發展的教育賦能之路。
在鄉村教育方面,“智惠教室”項目成效顯著。葛越分享了她在走訪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我去過四川雅安的蒙頂山學院和茶園、貴州的牛舍和小學、以及云南的鄉村幼兒園等許多地方。在鄉村學校里,老師告訴我,智惠教室里的iPad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從‘不想學’到‘我要學’。”
iPad作為Apple的重要產品之一,在智惠教室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通過多樣化的互動應用,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例如,學生們可以通過iPad進行在線課程學習、參與互動式實驗、繪制創意畫作等,極大地提升了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除了鄉村學校教育,Apple還將目光投向了鄉村農業人才的培養,科技小院助力計劃項目便是重要舉措之一。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鵬在訪談中介紹,科技小院是研究生扎根生產一線,與農民、企業和政府“零距離”開展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的“政產學研用”綜合平臺。但此前科技小院的運行存在全部依賴高校科研經費的局限性,Apple作為首家支持該計劃的愛心企業,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搭建交流平臺、對全國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給予獎金支持等舉措,為科技小院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葛越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小院項目,將科技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不僅幫助農戶解決實際生產問題,還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鄉村人才,推動農業的現代化轉型。”
在中國農業大學蔚縣果蔬科技小院,Apple的支持成效顯著。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研究生劉芷君是蔚縣果蔬科技小院的一員,她介紹說,2024年,她的導師吳學宏教授發現蔚縣傳統農業存在產量低、結構單一等問題,隨后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了果蔬科技小院。Apple為小院配備了試驗示范設施設備,還提供了iPad等工具。
劉芷君提到:“我們采用輪崗方式在小院駐村工作,iPad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我們用它記錄田間計劃、溫濕度數據等,還能通過它遠程精準控制溫室設備。比如正午溫室溫度過高時,可及時啟動降溫噴霧系統,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與資源成本。”
在高校教育領域,Apple同樣積極作為。葛越介紹,Apple深入高校,開展移動應用創新賽和Swift Student Challenge等項目,旨在培養新一代的編程人才。
今年迎來十周年的移動應用創新賽,已吸引了來自大中華區近千所高校,累計共30,000多名參賽者。該活動不僅覆蓋了大學生,還包括小學、中學、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及Apple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通過參加大賽,不少參賽者成長為app工程師、企業家和教育工作者。
葛越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比賽,為有編程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將創意轉化為實際的應用,同時也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
今年3月,Apple向大賽的合作方浙江大學增加了3000萬元人民幣的捐款,啟動“移動應用孵化基金”,進一步助力有編程夢想的下一代獲得個人發展新機遇。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沈心逸就是受益于這些項目的代表之一。
沈心逸參與了Apple支持的科技小院項目,他帶領團隊開發了農業管理應用“智農”。他介紹說:“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北京門頭溝黃安坨蘋果科技小院存在預警‘水土不服’、數據‘孤島林立’等問題,市面上的農業App大多不符合中國國情。于是我們團隊與農大師生合作,開發了‘智農’App,它具有本地化病蟲害預警、數據云端同步等功能,目前已在黃安坨蘋果科技小院全面投入試用,覆蓋了小院及周邊約800畝的果園,服務著超過百名的農大學生和當地農戶。”
除了教育領域的投入,Apple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也不容忽視。葛越表示,Apple一直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pple 2030目標,即到2030年實現所有Apple產品在整個供應鏈和全產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為了推進這一目標的實現,Apple今年投資7.2億元人民幣啟動了第二期中國清潔能源基金。葛越介紹:“我們計劃通過這個基金,每年為中國電網新增約55萬兆瓦時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能力,這將進一步支持中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有助于我們自身2030目標的達成。”
Apple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也始終秉持環保理念。例如,其產品包裝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同時,Apple還在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在社區關懷方面,Apple也做了很多工作。葛越回憶起在雅安的經歷:“當地的農戶告訴我,他們通過在蒙頂山學院的學習,學會了用iPad來直播賣貨,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日漸紅火。”這只是Apple在社區關懷方面的一個縮影。
通過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等合作伙伴的合作,Apple還開展了一系列社區公益活動,為偏遠地區的社區提供支持和幫助。例如,在青海偏遠鄉村的幼兒園,老師們用iPad為孩子們搭起了與遠離家鄉務工父母溝通的橋梁,讓親情不再因距離而遙遠。
在訪談過程中,參與Apple相關項目的學生們也分享了他們的感受和收獲。北京科技大學統計專業大二學生江紫萱參加了Today at Apple創想營活動,并前往北京龐各莊西瓜科技小院使用iPhone進行拍攝記錄。她表示:“這次活動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技術與知識的提升,更是一場關于傳承與關愛的生動課堂。我看到了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力量,也理解了‘科技為民’的含義,我會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
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24級研究生吳騰,作為北京門頭溝蘋果科技小院的學生院長,他深刻體會到了科技小院和相關技術產品帶來的便利。他說:“‘智農’app的數據監測和智能預警功能對我們的工作幫助很大,比如今年北京的強冰雹天氣,app及時預警,讓我們能指導農戶加裝防雹網,減少了損失。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科技助農的深遠意義,我將繼續扎根農村一線,為建設智慧農業貢獻力量。”
未來,Apple在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之路必將更加寬廣而深遠。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與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Apple將持續以科技為筆,以責任為墨,在教育、環保、社區發展等領域描繪出更動人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