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第三大將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出生,自幼家境貧困,成長到十九歲竟然不知道冬天穿棉衣是什么感覺,所幸20歲時將軍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范,才穿上人生中的第一件棉衣。
在校期間,黃克誠開始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后來他又參加了北伐戰爭、湘南起義,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
1930年,黃克誠奉命到彭德懷所領導的紅5軍工作,從此開始了接受彭德懷的直接領導。
據王平將軍回憶,黃克誠將軍一生最敬重彭總,某日,三軍團部通知各師團領導到某山觀察地形,黃克誠早早就到了,他站在路中間,見各師團領導騎馬就揮手道:“下馬,下馬!彭軍團長在山上”。
黃克誠將軍一生遇大事果斷敢言,從不盲從,敢提意見,寧折不彎,百折不回,頗具風骨。這也是彭總領導下的紅三軍團干部的一貫作風。
抗戰期間,黃克誠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344旅政委,2、4、5縱隊政委,新四軍3師師長等職。
抗戰勝利后,他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1955年,他被授予開國大將軍銜,且位列第三名,僅次于粟裕和徐海東。
黃克誠與吳法憲的恩怨
1959年,是黃克誠將軍人生中最受考驗的一年。
這一年的廬山上,黃克誠的老部下吳法憲中將出人意料地“揭露”了黃克誠的三個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著名的“黃金問題”。
1946年,黃克誠奉命率新四軍第3師從蘇北進軍東北,進關時,第3師攜帶了一批財物,其中有黃金440余兩,銀洋21222元,鴉片42斤,還有各種鈔票幾億元。
這筆錢數目較大,一時間并未花完,黃克誠調離西滿時,這筆錢就被交到了翁徐文的手中,后來黃克誠去湖南任職,他考慮到湖南的革命老區和新解放區,用錢的地方很多,就讓翁徐文向李富春申請把錢帶到湖南,并用這筆錢救濟了很多烈士親屬和軍人親屬。
后來湖南的經濟情況好了一些,這筆錢用不到了,黃克誠便讓翁徐文把剩下的錢都交給了湖南財政部。
但是,在吳法憲的口中,問題卻成了黃克誠把這些黃金白銀從蘇北帶到東北,從東北帶到天津,從天津又帶到湖南,走到哪里帶到哪里,成了長期把持“經濟攤子”,屬于“貪污行為”,“本位主義”。
按照吳法憲后來的回憶,他自己當時認為這些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不會對黃克誠帶來什么大的損害,也可以讓自己過關。但他沒有想到,他的這些話被人曲解成了黃克誠貪污,導致會上一片嘩然,并且造成了后續對黃克誠的一系列長期調查,讓黃蒙受了巨大的冤屈。
吳法憲后來也承認承認,當時他在會議上的“揭發”,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用心,使黃克誠的廉潔名聲受到質疑,對黃克誠帶來了比較大的傷害。
好在歷史最終證明了黃克誠在此事上的清白。
黃克誠的品格
吳法憲曾是黃克誠將軍的下屬,他的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是犯了大忌的。
后來吳法憲接受調查,判刑入獄,服刑期間,他感染重病,不得不請求法外就醫,當時相關部門特地去詢問了黃克誠的意見,黃克誠既往不咎,同意并叮囑接吳法憲的夫人到其身邊照顧。吳法憲得知此事感慨不已,淚下如雨。
此事足以證明黃克誠將軍的高風亮節,寬容大度。
黃克誠有堅不可犯的一面,也有待人隨和的一面。
《開國將軍軼事》記載,黃克誠常不修邊幅,談話時喜歡卷褲腿蹲地上,像個農村老漢。
鄧逸凡將軍回憶,黃克誠任職紅三軍團第三師政委時,他曾到黃克誠處匯報工作,他到后竟然看見幾位團長在黃克誠的屋子里到處鬧騰,翻箱子解包袱,終于翻到一條煙后,你一包他一包,一分為凈。黃克誠將軍卻笑瞇瞇坐在一旁慢慢說道:“你們不要拿光了,留點給我啊!”讓人忍俊不禁。
將軍一家曾經住在北京一處四合院,一逢雨天,房間到處漏雨,尤其是將軍的臥室,常常需要在大雨的時候放十來個盆來接。相關部門的同志勸他換一處房子,將軍卻拒絕:“現在老百姓的生活還十分困難,和他們相比,我們的房子已經非常好了。還是省下錢來留給老百姓吧。”
1959年,黃克誠將軍被解職后,雖賦閑在家,他卻仍然非常關心農事。據其家人回憶,他當時總是拿一花瓷臉盆放在院子里,用來檢測降水量。久旱逢甘霖,將軍便喜笑顏開。淫雨霏霏,則愁眉苦臉。
黃克誠將軍總是心懷天下,不管是身處江湖還是居于廟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