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諜戰(zhàn)劇巔峰之作?討論最多的恐怕就是《潛伏》和《風箏》了,因為這兩部劇是難以逾越的標桿,那這兩部諜戰(zhàn)神劇究竟哪一部更好?
一、獲獎和傳播面
如果從這兩部劇的獲獎情況、傳播面和豆瓣表現(xiàn)來看,《潛伏》當之無愧。在豆瓣上16萬人給《潛伏》打出了豆瓣9.4的高分,在豆瓣上,6萬人給《風箏》打出了豆瓣8.8的評分,《潛伏》幾乎霸占了一線電視臺,而《風箏》只有四個平臺,差距似乎很明顯。
但是不要忘記了,《風箏》這部劇由于涉及到了特殊的歷史時期,經(jīng)歷5年被禁,對劇情內容進行了瘋狂刪減,刪減了大量驚心動魄的臺詞,將51集的內容,刪減到了46集。江大俠在看完51集的送審版之后,尤其是后半段反映國內大環(huán)境的那一部分,人物的形象馬上就豐滿起來,完完全全還原了創(chuàng)作初衷。
如果拿送審版去做豆瓣評分,絕對在9分以上,完全有實力和《潛伏》做對比。
在獲獎情況上,《風箏》也是全面落敗。《潛伏》幾乎是拿獎拿到手軟,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五個一工程獎四大獎項等等,涵蓋了最佳電視、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等諸多重量級獎項,在當年還擊敗了《我的團長我的團》。
對比《風箏》獲獎不僅僅是少得可憐,甚至還拿了一次“臟煙灰缸獎”。解釋一下,這個獎并不是針對該劇的品質,它是專門“獎勵”那些夾雜了太多吸煙鏡頭和煙草廣告的影視作品,給涉煙影視制作團隊以警示。比如說《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老炮兒》等都曾經(jīng)獲得過該獎。
如果從獲獎情況和傳播面積來看,《風箏》明顯不如《潛伏》,甚至比《黎明之前》都要遜色。
二、內容上來看
從內容的故事性上來看,《潛伏》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故事情節(jié)嚴謹,孫紅雷,姚晨演技在線,演員陣容其實是很強悍。
主線可以說十分綿長,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沒有什么多余的情節(jié)。表達的中心思想符合主旋律,劇中沒有一個是臉譜化的人物,都是刀尖上跳芭蕾的奇才。
左藍的理智與清醒、陸橋山的油滑與真情、馬奎的忠誠與簡單、李涯的狡詐和對理想不可思議的追求、吳敬中的老奸巨滑和真誠待人、謝若琳的結巴與真小人的嘴臉、貴太太們的虛榮浮淺與小女人的細碎和溫暖等等,都被刻劃得淋漓盡致。所以,它是一部很人性化的、家庭倫理肥皂劇式的諜戰(zhàn)劇。
對比一下《風箏》,或許受到了刪減的影響,整部劇存在著很多的BUG,情節(jié)混亂,臺詞淺薄,剪輯驢唇不對馬嘴,攝影師恍恍惚惚,配樂像走錯了片場,以至于,江大俠在沒有看送審版之前,會直接將這部劇,歸類到三流的行列。看完之后,驚嘆送審版和正式播出版就不是一部劇,簡直一個李逵,一個李鬼。
比如街道居委會干部向周喬解釋占用她家房產(chǎn):
在51集版本中:
“你們這些學生娃啊,當年是哭著喊著上山下鄉(xiāng), 現(xiàn)在是哭著喊著要進城。這一回來,咋個辦呢,僧多粥少啊,哪有那么多工作給你們安排啊,再說也沒有這么多住房啊。我當時就想,這誰回來你也不會回來呀,你當時那可是知識青年扎根邊疆的典范啊,早就和貧下中農(nóng)成一家子了吧,啊?”
在46集版本中:
“你們這些學生娃啊,當年敲鑼打鼓上山下鄉(xiāng), 到現(xiàn)在我都想得起來那場面。城里娃下到農(nóng)村,少不了是吃苦,有多少爸媽的心,被你們牽著走啊。現(xiàn)在,知識青年可以返城,也可以高考,這街道辦啊,就是克服再大的困難,也一定要落實知識青年返城安家的工作啊。那你這次回來,還準備走嗎?啊?”
所以,如果你不能以“純正”的革命戰(zhàn)爭歷史劇、諜戰(zhàn)片來看,因為《風箏》是一部對那段歷史真實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探索片,它的劇情完完全全可以拍成一部關于新中國誕生的史詩劇。
它不必有《大決戰(zhàn)》的宏大場景,就能夠表現(xiàn)出那段歷史的波瀾壯闊、反映出那個時代敵對雙方人物共有的偉大精神。
三、關于信仰
不管《潛伏》的劇情如何,傳播面積都多廣泛,但是《風箏》有一點超過了《潛伏》,不僅僅超過了《潛伏》,而且超越了幾乎是同類型的電視劇。
那就是《風箏》在歷史大背景下對人性的刻畫和表述,地下工作者也好,國民黨的潛伏特務也罷,他們都是人,都有愛有親情,有惶惑有不安,也都有自己認為的堅定信仰和為理想而獻身的勇氣。
《風箏》、《暗算》的導演兼主演柳云龍認為“從我們國家來講,從1900年一直到今天,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而且我們今天整個社會經(jīng)濟已經(jīng)非常好了,但……我們需要一種信仰,這可能就是我拍這部戲的初衷。”
《潛伏》的導演姜偉也坦言“最初寫這個劇本時,最困難的就是貫穿電視劇的主線,余則成為什么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始終堅持不懈,他和三個女主角究竟為什么走到一起?后來我終于想通了,那就是信仰。”
但是,在江大俠看來,《潛伏》完全是按照主旋律的公式寫的,講一個人如何從沒信仰到了有信仰,再到為信仰付出一切,成為真正的無名英雄。
在《潛伏》里,余則成幾次談到信仰,在江大俠看來,余則成并沒有多么堅定的信仰,他有的是理想主義,就是希望這個國家能變得更好,這個國家的人能活得更好。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部關于理想主義的戲。
而在《風箏》里,鄭耀先這一生對于國家和人民來說,是功勞卓著,對于他和個人和家庭來說,簡直是一場大寫的災難。潛伏國民黨內部18年,解放之后,又被以反動派的身份被關押、勞改30年,好不容易恢復自由,卻因為病重去世。
在他這一生,幾乎不曾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向結發(fā)妻子吐露身份、被親生女兒當成壞人和拖累,被各種誤解……這都是為 他心目中的信仰。
對比余則成和鄭耀先,或許,信仰對于一個安身立命的人來說,就是一個華麗的詞而已,但是對虔誠的追求者來說,那匍匐的生命終會畫出精彩的軌跡。所以,為了崇高的理想或信仰,應該勇于犧牲,不怕飽經(jīng)磨難,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那么,什么樣的理想或信仰才崇高呢?
當兩根金條放到一起,你能分清哪根高尚哪根齷齪嗎?在江大俠看來,信仰應該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比如說《潛伏》里的李涯,大概是這部電視劇里對信仰最忠誠的人之一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不考慮立場,他對信仰的忠誠更超過了余則成。
江大俠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看這部劇,希望每代中國人都能看這部劇,并能從中琢磨出些道理來,比如51集的送審的版本中那些被刪掉了的震撼心靈,切中要害,發(fā)人深省的臺詞。
睜著眼睛說瞎話,張著大嘴說屁話,昧著良心說假話。荒唐無恥到不知道自己的靈魂為何物。什么誠信廉恥?什么正義禮讓?階級斗爭轉為利益之爭。實用主義,甚囂塵上。沒有信任,沒有責任。道德淪喪,甚至貪污腐敗,唯利是圖,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歷史雖然沉默,但并非虛無縹緲,銀幕上的影像,令我們恍如隔世,猶在眼前。現(xiàn)在我們還能做一些事情,如果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動中國發(fā)生改變,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那我們至少還可以努力避免自己在步入中老年之后,成為這種改變的阻力,努力避免自己成為下一代年輕人的敵人。
在大俠分析之后,誰是諜戰(zhàn)劇巔峰之作,江大俠相信各位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判斷。
本文由江南影視圈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上映),并且,想要看的任何電影,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fā)收藏,私信或者在直接在評論區(qū)留言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