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夜晚,深圳香蜜湖公園,
一位男子在跑步時倒地心臟停跳,在一位女醫生的指導下,多人參與施救,他們相互鼓勵,接力心肺復蘇,撥打120,去尋找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有條不紊。經過心肺復蘇與AED電擊除顫,男子最終恢復心跳被送往醫院。
視頻如下:
佛祖真的顯靈了。
又一個年輕的生命被拯救,看到現場大家開心的跳起來,救人的感覺,絕對非常爽。
夜鷹就順著視頻場景的變化與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過程。
1. 視頻初始,橙色運動T恤的女醫生顯然按累了,找身邊的壯男接替,并在招呼更多的學習過急救的人們的參與。
心肺復蘇包括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是一個力氣活,一般為了保證按壓質量,需要每2分鐘換人,避免按壓者因為疲勞而導致按壓質量下降。另外,讓更多人參與施救,這樣就是一個群體行為,比單個施救者壓力小了很多。所以,女醫生的這個做法非常棒,也非常聰明,不但能做好一場急救,還能指揮一場急救,這非常難得。
2. 女醫生在指揮按壓過程中反復提醒,要用身體的重量,要把手扣起來,要保持每分鐘120次的按壓速度,說明其非常重視胸外按壓的質量,深知心肺復蘇最關鍵的步驟。 胸外按壓時,我經常用這個口訣: 雙膝分開,與肩同寬,乳頭連線,中點按壓,雙掌疊加,貼腕翹指,肩肘掌軸,垂直胸骨,挺胸翹臀,腰部發力,按壓快速,回彈充分。 當然這需要大家有機會去學習一下實操。
3. 在視頻中,沒有看到施救者給患者做人工呼吸,這在情理之中。在現場,面對一個陌生人,尤其在新冠疫情以來,有勇氣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的還是很少的。其實,我如果在現場,我也不愿意做人工呼吸。但大家不用太糾結,像這種突發的心臟驟停,不做人工呼吸,單純進行不間斷的胸外按壓,仍然是很有效的。
4. 視頻中第3-4秒畫面,可以看到患者有一個咧嘴張口抬頭樣的呼吸,這就是瀕死喘息,女醫生也說,這個男子在瀕死喘息。瀕死喘息是一種看起來有呼吸實際上沒心跳的狀態。在突發心臟驟停時,有不少患者會表現為這種嚴重不正常的呼吸,是心臟驟停的一種特征性表現。隨著時間的延長,瀕死喘息將逐漸停止到完全消失、沒有呼吸。這個視頻中,施救者沒有被迷惑,及時的開始了心肺復蘇,這非常難得。
5. 視頻中沒有看到那個開著電動車去拿AED的人,也不知道他去尋覓一個自己可能從沒見過的東西的心情,但獲得AED的速度實際在這場急救中是非常重要。努力胸外按壓的目的實際是供給大腦和心臟血流,從而爭取到時間。什么時間?一個就是就是急救車到來的時間;另一個就是AED到來的時間。下圖中出現了AED,是急救中心在2021年6月3日安裝,剛半個月。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是專門設計公眾也能用的急救設備。在突發心臟驟停時,絕大部分早期表現為心臟快速而紊亂的顫抖,此時心臟喪失泵血功能,失去反應呼吸脈搏。此時需要即刻心肺復蘇,同時如果能有AED除顫(讓紊亂顫抖的心臟恢復到節律性收縮運動),則成功率極高。反之,每延遲除顫1分鐘,成功率下降10%左右。你看,是不是至關重要?
6. 視頻中還有一個亮眼而溫馨的畫面,一位大姐不停的扇著扇子,還念叨著“阿彌陀佛”,有鼓勵、有期待、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加持在患者身上下,估計這個加持的效果要超過AED。
7. 還有一個大家沒看到的亮點。現場沒有看到掐人中、沒有拍打胳膊肘、也沒有人沖上來往嘴里塞救心丸。
8. 急救車的醫護人員也很給力,他們沒有第一時間抬起病人就跑,而是在現場給予患者氣管插管、急救藥物注射,在患者恢復了心跳之后才搬運患者送至醫院。抓住了早期急救的時間做了最重要的事情。
最新消息,患者在北大深圳醫院救治,今早已經蘇醒。
現場橙色T恤的女醫生是深圳市中醫院易無庸醫生。
短短150多秒中的視頻,我們看到了一個生命被拯救的清晰鏈條:
第一時間識別并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第一時間開始心肺復蘇
早期實施電除顫
早期高級生命支持
這就是復蘇科學指南強調的生存鏈(下圖)。
感謝深圳這座城市,讓我們一次次見證生命的再啟動,
真希望每個心臟驟停的最后,我們都能如此擊掌相慶。
學習急救,守護一個家,溫暖一座城。
學習急救,關注夜鷹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